>
这一去就是一整日,一直到天色暗淡下来,宫门下钥的前夕,重臣们才陆陆续续出宫,一个个神色严峻。
当桓悦回到福宁殿里的时候,明湘已经梳洗更衣,只着白色寝衣平躺在御榻上,两位宫女正用软缎替她绞干头发。
桓悦挥挥手,示意宫女下去,自己拿过软缎包裹住明湘的发尾轻轻绞着。
明湘睁开了眼,似是想要坐起身,却被桓悦一手压住肩膀:“皇姐躺着吧。”
明湘继续平躺在榻上,又闭上了眼,神情安详中略带疲惫。她没有问桓悦,桓悦也没有问她。
白日里二人已经抽时间交流过数次意见,到最后文臣和勋贵索性一同坐进正殿里,发生了激烈的争执。最后桓悦一锤定音,将崔瑛状告的永靖侯罪过交由刑部彻查,在案情水落石出之前,仍然本着疑罪从无的原则对待永靖侯。
而出首状告永靖侯的都御史崔瑛,则被桓悦指给了风曲负责。
说的直白一点,就是把崔瑛给关进北司去了。
作为左都御史,都察院总宪的邓诲,经过一日的争执下来,这次倒没有提出反对——鸾仪卫抓人和刑部抓人是不一样的,因为鸾仪卫本身在朝臣中的风评不好,所以被鸾仪卫抓走造成的声名损伤反而没有那么大了。
这听上去离谱又可笑,但事实上的确如此。
况且,邓诲力保崔瑛,也并非是出于私心,而是他既然做了左都御史,掌管都察院,那就必须要为都察院中的每一个御史出头负责。但邓诲出头保崔瑛是一回事,心里对崔瑛不满又是另一回事了。
——先不提崔瑛状告的永靖侯罪名是否为真,也不提崔瑛事先根本没有和邓诲通气使得邓诲无比被动。单单只提崔瑛选在南北战事正酣的这个节点上状告永靖侯,还将大晋主帅定国公一同拖下水,这就足够邓诲对崔瑛产生疑心不满了。
邓诲再怎么铁面无私忠直敢言,但他能坐到七卿之一的左都御史,就说明他绝不是个没有脑子的蠢货。因着他位高权重,如今战事的情况他大都清楚,现在南北战事正到了关键胶着之处,如果在这个关键节点上主帅获罪,大晋别说是赢了这场战事,能稳住军中不内乱就算不错了。
在邓诲看来,哪怕永靖侯罪名为真,也不能在这个关键节点上清算他,至少要等到南北战事结束再说。否则大晋临阵换将军心涣散,恐怕要重演一遍二十四年前镇远关的血色梦魇了。
定国公前方作战,朝廷在后方清算,对军心的影响多大,崔瑛会不知道吗?
距离永靖侯驻守大郧已经过了很多年,现在永靖侯全家老小都在京中,新任驻守大郧的主将和永靖侯府乃至定国公府扯不上半点关系。皇城下皇亲贵戚俯拾皆是,永靖侯再想干什么类似于杀良冒功的血腥大案几乎毫无可能。
换句话说,即使永靖侯所犯之罪为真,但这大罪已经过了多年,性质虽然恶劣,但是在当下不具备持续犯罪的能力,那么为了南北战争的局势着想,也该延后算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