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朔州都指挥使金铭悟,承运四年二甲进士,初为翰林院修撰,后来外放朔州县令,如今已经是正二品地方大员。
都指挥使司统领一地军事,掌管朔州卫所数千人,倘若都指挥使牵涉在内,不要说景尧之死能不能查清,他们前来查案的鸾仪卫自身恐怕都难保——北司虽有永乐郡主撑腰,但郡主远在京城,朔州位于边关,素来是个天高皇帝远的地方,饶是鸾仪卫从来跋扈,指挥使到了此处也要约束手下谨言慎行。
指挥使神情凝重,队长倒是一幅天不怕地不怕的模样——他们采风使历来要隐藏身份潜伏,这次他受命赶过来协助查案,等景尧的案子查清,白部就要把他调到南边州府去执行别的任务,因此他毫无畏惧,只提醒道:“我这么一说罢了,不过金铭悟不是个易于之辈,几年前就听说他手下的卫所吃空饷情况严重,他在朝中有人,硬是高高拿起轻轻放下,至今还好端端的。”
指挥使点头:“我知道了。”
队长跟着赶了一日的路,十分疲惫,告辞出去休息了。
室内只剩下指挥使一个人,他负手思忖片刻,将亲信叫了进来。
“盯住金铭悟,另外,看准陈靖的动向,摸清楚他什么时候回朔北。”
。
提督军务这个官职,原本是齐朝尚未南迁时,宁陵赵氏那位权倾一时的权相赵骞之为了让自己的族兄赵旌之把控东南三州军务生造出来的。提督为一地军政长官,权势之大几乎相当于土皇帝,当时赵骞之在朝堂上说一不二,赵旌之统率东南三州军务,宁陵赵氏的权势之大,大到了压得齐朝皇帝抬不起头的地步。
然而随着乌戎南下,齐朝南逃,各大世家纷纷随皇室南迁,唯有因寒门出身而备受排挤的晋国公被留下来抵御乌戎。那时没有人想到晋国公居然能将乌戎赶回关外,艰难至极地挽救了危如累卵、十室九空的北方七州。
晋国公拒敌于国门之外,转头在京城登基为帝,即为大晋太祖。这让原本蠢蠢欲动意图北归的齐朝目瞪口呆。而由于朝堂中重臣世家都跟着齐朝皇室南逃的缘故,太祖皇帝接手的北方七州,是一个没有足以威胁皇帝的世家旧臣存在的北方七州。
太祖皇帝大刀阔斧改掉了南齐残留的官制,通过在朝堂设内阁、地方立三司,令襄、云等州的百姓迁移等一系列手段,扑灭了世家在北方死灰复燃的基础。与此同时,提督也从齐朝时的威震一方,拥兵权重,变成了一个存在十分尴尬的、近似虚职的职位——手段高妙,能周转腾挪分出一部分权柄;手段不够,那就全然是天子的传声筒和耳目。
陈靖是很不情愿来朔州提督军务的。
但来都来了,他总想做好,而不是当个空有虚名的泥菩萨。因此一到朔州,还没来得及放下包裹,陈靖就先离开朔北城巡察去了,准备先摸一摸底。
听说鸾仪卫入驻朔北城,陈靖思忖之后,还是决定先赶回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