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霖是副指挥使的心腹亲自盯的,他用心最多,愤怒的情绪也最高涨:“本来朱霖的死讯要是不闹出来,咱们把事情按住,悄悄地查,还有机会接着钓鱼,她倒好,派了个没脑子的丫鬟去搅局,那一嗓子嚷出来容易,我们再查可就难了!”
风曲一抬手,止住了副指挥使的抱怨:“多说无益。”
他环视四周,定下了调子:“现下分兵两路,一队去查朱霖案的凶手,另一队继续深挖朱霖生前行迹。”
话虽如此,但人人都知道,采莲司的暗探不是傻子,一旦知道鸾仪卫介入其中,立刻会将和朱霖的联系全部抹去,再不可能追查下去了。
副指挥使应声:“属下立刻再度提审百花坊相关犯人。”
风曲颔首。
朱霖之所以会进入鸾仪卫的视线,纯粹是一个巧合。
例行梳理过往抓捕暗探的案卷时,玄部鸾仪卫发现,代号狡狐,早已死去的百花坊老板黄正新,他手下其中一名暗探被捕时,曾经交代出一个细节:一年前,黄正新派他在东云酒楼定过一个长期的包间,一次□□付了三年的定金。
这名暗探的掩饰身份就是黄正新手下的随从,日常跑腿干活也是寻常,经营青楼更是需要上下打点活动,并不是说每一个任务都有其深意。因此暗探对东云酒楼这件事其实也没太上心,如果不是一次□□付三年定金实在不太寻常,暗探说不定早把这件事忘了。
这个细节只是在案卷里简单记了一笔,查案时还有更多更重要的线索要查,没人去追根究底。这次例行梳理案卷,它再度进入了鸾仪卫的眼中。
——富贵人家长期定个喜欢的酒楼包间方便随时享用并不稀奇,然而放在一个采莲司暗探身上就显得古怪。况且东云酒楼离百花坊既远,又不是京城出了名的大酒楼,实在没必要长期包下。
除非,他是为了方便就近监视,或是与某人接头。
询问东云酒楼的掌柜之后,鸾仪卫得知,黄正新定的包间时常空着,只有偶尔孤身过来小酌几杯,一坐就是半天。
孤身?
这可就有意思了,前去询问的鸾仪卫出去绕着酒楼走了一圈,突然发现,东云酒楼离国子监不远。黄正新定的那间二楼包间,窗户正对着国子监大门。
鸾仪卫折回包间,发现包间无人时,窗户都是关着的。但如果来了客人,酒楼的小二就会打开窗户,放下窗上的淡绿色纱帘。从酒楼外看去,只要一抬头,就能轻松看清窗上垂下的淡绿纱帘。
也就是说,黄正新很可能是借此在传递一个讯号。只要他来到包间里,什么都不必干,他传递讯号的对象看见窗上的绿色纱帘,自然就知道他的意思。
这可能是一个邀约见面的讯号,也可能是警示危险的讯号。究竟代表何意,鸾仪卫暂时还不清楚,但可以确定的是,黄正新通过这种办法,不必和接头对象亲自产生联系,就能将信息传达出去。
在确定这一点之后,鸾仪卫们十分激动。
首先,除了定下包间的那名暗探,其他人根本不知道这件事,也就是说,黄正新传递消息的对象目前只有他一人知道。这可能是他自己发展的眼线,也可能是其他潜伏京城的睡莲,一旦抓到,又是大功一件;其次,包间正对国子监大门,这说明和他产生联系的很有可能是一名国子监的老师或者学生,这样的暗探如果落网,又比混迹在市井中的暗探更加紧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