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湘抬手将雪醅呈上来的密匣推了过去:“自己看吧,南齐采莲司换人了。”
密匣中一式两份,一份是青鸟千里迢迢传回来的原件,另一份则是白部书吏抄写备份的存档。桓悦将存档翻了一遍,旋即抬头:“这样说来,曹案就能解释通了。”
“是啊。”明湘道,“想必是采莲司的暗探要奉命撤离,怕留下太多线索,才匆匆灭口曹耀宗与曹伯正,嫁祸曹伯正只是顺手为之——不过若那个南琴真是采莲司暗探,应该已经撤走了,三条线索断了一条。”
前半部分的话桓悦都能听懂,毕竟白天才刚刚听完曹案始末。但最后一句话桓悦不大理解:“什么三条线索?”
明湘解释道:“曹案查到现在,可以从三个方向深挖:第一是曹旺、曹耀宗留下的账本;第二是南琴;第三是曹伯正为什么会死在京城增化巷里。”
说到账本,桓悦瞬间转移了方向:“我大概看了看账本,上面牵涉出的官吏品级不高,人倒不少,若是要全部发落了,恐怕又要生出乱子来。”
他毫无恚怒之色,眉眼弯弯似有笑意:“等朕空出手来,才好慢慢收拾。”
明湘余光瞥见他指尖有一搭没一搭地轻叩桌面,顿时心中一紧——以她对桓悦的了解,这是心中不耐至极,要下狠手了。
“衡思。”她身体前倾,轻唤了一句,“你不必事事亲为,不该背的骂名也不要背,处置这些低阶官吏,为此引得物议纷纷,很不划算。”
辉煌的灯烛之下,桓悦扬起眉梢:“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朕不信他们白白收受银子,却不知道曹家做的是走私马匹,只凭这一点,他们就死不足惜。”
“我知道。”明湘耐心道,“处置他们不是错事,所以骂名也不该由你来背。”
桓悦眨眨眼,灯光下眼波流转,生出几分幼狐一般的狡黠:“皇姐打算让谁来做出头鸟?”
与此同时,他在心里轻轻说出了那个答案。
——“内阁!”
“内阁!”明湘断然道。
。
为什么是内阁?
“当年太、祖皇帝废丞相设内阁,一是为天子分忧,二是因为丞相本就在天子与朝臣之间转圜,避免君臣冲突过甚,没有了丞相,内阁自然应该担起这个责任。”明湘合起双手,十指交叠,“不过我看,内阁第一点尚可,第二点么……那可是一点都没做到。”
如果内阁阁臣在此处听见湘平郡主这一番毫不客气的指责,恐怕要大呼冤枉。
先帝在时大权独揽,哪位臣子胆敢拉着百官和皇帝唱反调,就要先掂量一下自己的脑袋还能不能保住,内阁没有半点发挥余地;而皇帝登基之后,一直以温和宽容的形象示人,除了当初因为设立鸾仪卫和朝臣们拉锯数日,之后从来都很好说话,加之明湘会主动帮他分担责任,也没有和朝臣生出极大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