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虞诩甚至看见一位考生上马的姿势十分生疏,这样的人更遑论在马上控箭射靶?
乱世取才,当别具一格。因此,在虞诩治下的武都郡武举考试中,骑射一箭未中的考生也能参加下一轮步射考核。
步射,就是站着射箭。那位受到虞诩关注的考生,在步射中发挥优异,三箭皆中,他暗自点头,心道这人果然有可取之处。
步射之后,还有一箭是射大圆球,测试力气。大圆球外面是皮革,里面装着粟麦,又混了沙子进去增加重量,放置在一处方形台上。考生不仅要射中这个大圆球,还要把大圆球射下来。
射箭之后是技勇考核,又分舞刀和提石号。比试完这些,还有一场文试。
虞诩在考场中巡视,看到考生中有拿倒卷子的,有“随意”在空白地方写名字的,有“乱涂乱画”的……忍不住头疼起来。
他索性眼不见心为净,走到考场外面站着,与早一步出来的李五官掾相视苦笑。
李五官掾劝他道:“明府,武举武举以武为重,外场比试重于内场文试。”
虞诩摇着头,叹气道:“那些不认字不懂兵法的人能当上将领吗?顶多也就是一勇夫罢了。”
李五官掾笑道:“读书识字哪里是那么容易的,更何况是不常见的兵法书籍?那些世家都是把这些书籍藏着掖着,小门小户哪里见过这些书籍?”
虞诩闻言,沉思半响,道:“我听闻朝廷派校书郎在东观校书,东观汗牛充栋,想必也有兵法。我不如写封奏表请朝廷尽早校对兵法,颁布天下。”
李五官掾闻言眼睛一亮,道:“明府高义。皇太后和皇帝英明,凡是利国利民之策皆听从,明府说的事必定能成。”
虞诩笑道:“武举事了,我就回去写奏表。”说完,他看了眼渐渐偏西的太阳
,远处隐隐有群山连绵。
“朝廷如此信任我,希望早日平定诸羌,还边郡太平。”虞诩心中暗道。
文试是允许提前交卷,时间还未过半,考场就已空无一人。虞诩、李五官掾等人抓紧时间批了试卷,当日就出结果。
十六人中取中八人,皆愿入军营,均授予百夫长,每人赐钱两千,良弓一柄。其中,一名文试满分的人,调入虞诩幕府。
虞诩勉励他们道:“三年后,朝廷在尚书台举行省试,你们那时再中了,就可授予虎贲羽林郎等三百石的官职。以后你们要好生训练,勿要懈怠。”众人纷纷应了。
一人问:“明府,若是我们杀敌有功,会照常升职吗?”
虞诩笑起来道:“皇太后和皇上赏罚分明,广揽人才,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武举是为了选拔人才,给你们这些人一个展示才能的舞台,而不是束缚你们的工具。”
“朝廷求贤若渴,诸君共勉。”
几人听得热血沸腾,虽然百石的官秩不高,但这毕竟是踏入官场,手下有一百人更容易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