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反观倭国这边,倭国因为产铁量低,而且工艺十分落后,军队铁甲极少,多是皮甲或者竹甲,甚至干脆大部分兵卒是没有甲胄的,只有贵族武将们才可能拥有比较好的甲胄,还是一传就好多代,当宝贝一般。
但是实际上他们的一些甲胄因为时间太长,自然锈蚀等原因,已经不堪大用了,只是个样子货而已。
而且他们的武器装备也非常差,所用的武器铁质低劣,制造水平也十分低劣,弓弩更是没法和大唐的相比。
军队更是由各地领主拼凑出来的,你出一百,我出五十,他出三百,就这么拼凑出来的,并不像是大唐府兵那样,以队为单位,然后组成旅和团,方便指挥。
总之清醒点的领主,都认为他们天皇此举很是不妥,倭国完全没有实力和大唐对抗,军队跟不可能是武装到牙齿的唐军的对手。
这时候因为信息不顺畅的原因,百济使臣又刻意隐瞒了唐军现如今已经装备了可以爆炸的火药弹以及可以飞上天的热气球的消息,倭国人完全不知道,大唐军队现在已经何等强悍了。
但是即便如此,一部分倭人领主还是觉得他们倭国不是大唐的对手,一旦双方交恶的话,那么未来倭国必受其害。
所以当济州岛大海战以倭国水师和军队近乎全军覆没之后,倭国天皇的声望就遭到了极大的打击。
于是一些原本已经归顺了天皇的地方领主,便开始不再那么尊重天皇了,刚刚统一起来的倭国,顿时就又面临分崩离析的危机。
有些地方领主,特别是临海的领主,于是暗地里就开始派船出海,前往百济或者新罗,试图和大唐建立关系,打通商业贸易渠道。
而对于这种非官方的倭人地方领主派出的商队,大唐给予他们了一定的优惠,没有为难他们,准许他们登岸经商,采购大唐的商品。
而倭国天皇派出的使团被大唐驱逐回国的消息,也被有心人刻意宣扬,原本投靠天皇的领主发现,以前跟着天皇有肉吃,现在跟着天皇要吃草了,当然就不乐意继续跟着天皇混了,反倒是他们自己暗地里跑去大唐通商,倒是能赚得不少。
于是如此一来就更加助长了倭国地方领主和天皇之间离心离德,使得刚刚统一不久的倭国国内又开始动荡了起来,大量的地方领主开始不再听天皇的招呼,对天皇的旨意不闻不问,甚至于干脆直接和天皇武力对抗。
除此之外,在百济被攻灭之后,海巡司再次得到了朝廷的批准,继续扩兵,增加战船数量,这次李二收回了海巡司,由朝廷直辖,将其定位成了大唐的东海水师,自然而然造船和募兵的费用也由朝廷承担了。
于是海巡司在百济之战结束后,实力非但没有减少,反倒继续扩增。
而海巡司又领受了一个新命令,那就是对倭国沿海一带,采取类似之前针对高句丽的方式,对于不肯向大唐低头的沿海领主控制的沿海地区展开了洗掠行动。
于是海巡司便开始派出两支分船队,每支分船队由七条海狼级和海鹄级组成,开始了无休止的对倭国沿海一带的袭扰行动,定期进行轮换,美其名曰拉练!
倭国地方上的一些领主倒是也尝试了自己或者和周围领主联手对抗海巡司的船队袭扰,但是结果嘛……却非常不幸,但凡是派出他们所谓的战船和海巡司对抗的,都被打的满地找牙,根本无一合之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