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用自己的眼光一一审查过所有人,并未发现任何一个眼神或肢体动作引起自身不适的,虽然她的眼光也不保证万无一失,但经过暗卫的双重审核,相信混进奸细的可能性不会很大了。
正式开工前,黛玉又交待为首的几位老师傅,发现底下人有不对的情况一定要立即上报,皇家作坊要是混进了倭寇的人,后果不堪设想。
倭寇两个字让所有人的眉毛都竖了起来,拍着胸脯向黛玉保证会加倍小心,大有发现一个就撕碎一个的架势。
第275章第二百七十五章
自行车作坊于九月初正式开工,生产流程早就安排好了,用流水线生产出零部件,再由工匠统一组装调试。
司徒澈第一次管理这么多工匠,对个人的水平把握不够,很难恰当的安排工作,只能回家跟黛玉商量解决办法。
黛玉也想不出太好的主意,只能提议给工匠评定等级,请老师傅们说出他们心中对工匠能力的评价,再汇总起来推出考核项目。
司徒澈把这个想法递上去,大臣们都犹豫是否可行,皇上就让他们下朝后回到各部门向手下征求意见。
工部和兵部的老师傅们都表示支持,他们早就受够了那些滥竽充数的家伙,弄个标准出来是骡子是马一考遍知,不要太轻松。
大多数年轻官员也站在支持一边,工匠创造的巨大效益和在国防上的作用大家有目共睹,只要是有助于工匠团体良性发展的政策,都应当大力支持才对,为什么要反对。
上了年纪的老古董们却认为工匠不过是奇技淫巧,登不上大雅之堂,朝廷推出面对工匠的考核政策是自降身价,得不偿失。
双方争执不下,最后只能让六部尚书说出自己的意见,由他们来表决。
林海是六部尚书中年纪最小的,这种场合通常都会由他第一个发表意见。
他上前一步,沉声道,“医生从前也被称为医匠,只因医生的能力与所有人的性命息息相关,国家才推出了国考政策,以此来选拔良医,推广医术。
工匠的技艺与国防同样息息相关,而边境安稳又关系着大夏子民的身家性命,因此臣赞同推出工部大考制度,以此来提高工匠的技艺。”
林海的陈词立意太高,让想反对的礼部和吏部尚书都不好开口了,要是被政敌扣个干扰国防的帽子,大概也离被迫致仕不远了。
六部尚书都表示了支持,其他官员再不情愿也没胆子反对,皇上便责令工部制订工匠考核标准,争取在明年推出评测等级考试,以及考核通过的相关福利待遇。
皇上和司徒澈不知道的是,只是为了方便招工弄出的工匠评级体制,会成为后世风行全世界的工部大考,为大夏的工业发展奠定了根基。
直到十月初,自行车作坊才完成岗位的调整和调动,步向正规的生产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