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黛玉纳闷道,“不是应该找个厉害些,能管住大姨夫的人么?柔顺到以夫为天,什么事都听大姨夫的,不是更难搞?”
贾敏嗔道,“别胡说,找个厉害的天天跟你大哥打擂台,那日子还有得过么。”
黛玉见娘亲没听懂自己的意思,解释道,“找个妾室照顾大姨夫是可行的,但事先要把条件说好,妾室的月钱由我们出,只要她能管好大姨夫不让他瞎闹腾,年底还有辛苦费可拿,我们家又不差一年那几十两银子,只当花钱雇人解决麻烦了。”
贾敏想了想,“诱之以利,好像也不是不可以,只要能把人管住,别让他给两个孩子找麻烦,一年百八十两都使得。”
三姨也点头认同,这的确是个思路,她迟疑片刻才开口,“我们铺子后街上就有这样一个人,陆婶子的公婆和男人都死了,靠浆洗缝补养着个四岁男孩,宗族的人天天去闹,要占她家的房子,每次都被她打骂出去,端的是可怜又凶悍。
宗族里的事外人无法插手,我能帮上忙的只有把家里的衣服都交给她洗。
她也不辜负别人的好意,每次都洗干净烫平整了才送回来,孩子也养得乖巧懂礼貌,是个可敬之人。”
贾敏笑道,“有个孩子是好事,记作庶子又何妨,四岁也该启蒙了。”
姐俩相视一笑,这件事就这么敲定了,没到十天家里又多了个四岁小男孩,长得虎头虎脑的,随吴彧重新起名叫吴彣。
从平民小子变成了官宦人家的庶子,就不能像以前那样在街上乱跑了,珍娘亲手给小叔子缝了书包,让他去林家学堂启蒙读书。
小家伙最初还很拘束,在学堂听了几天课,发现同窗都很和气,也愿意带他一起玩儿,没多久就恢复了活泼性子,整天笑呵呵的。
贾敏把陆婶子家附近几户都买了下来,把吴父送出去让他们自己过日子去。
吴父跛了一条腿,左手也没以前灵活,相比牺牲在战场上的袍泽,他已经很幸运了。
这个样子再想出去浪是没可能了,他正担心往后日子难过,没想到林家能安排个风韵犹存的妾室照顾自己,虽然脾气大了些,那身材实在是没话说,将就一下日子也能过。
陆婶子是实在没办法了,才同意进吴家当良妾,侍候个残缺的老头子。
她原本还担心这步路走错了,接触几天发现老家伙就是个欺软怕硬的,吼几句就老实了,比婆家宗族那些人好对付多了。
儿子也肉眼可见的开朗起来,像大家公子一样读书识字,每天穿得干干净净的背着小书包,由家丁领着去上学,回家就乖乖背书写功课,还学会站桩打拳了,眼见儿子未来可期,当娘的做梦都能笑醒。
把吴父安排妥当,海边的倭寇尸体也清理干净了,几个衙门分头对俘虏进行审讯,再汇总得到的信息,总算把突然遇袭的来龙去脉弄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