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握着筷子的手紧了,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余承允大概猜出了安宁的想法,“宁儿,你即便用银子将他们全部赎出也只会便宜了那两个管事,因为后面还会有孩子源源不断的招揽进来。
而你赎出来的这些孩子,还是需要一个地方安置和照顾,要是出了问题,谁来担责呢?
这些孩子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几十个。
这些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小海听到这句后,头垂的更低了,安宁心情也不大好。
听完晚饭,阿愿将小海拉到了自己房间。
余承允却是凑近安宁小声道:“我有一个好法子,你要不要过来听听。”
安宁点了点头,便跟着余承允进了他的房间。
余承允撩开衣摆,端坐在书桌前,墨眸沉沉却又带着一抹狡黠,“既然是京兆府尹的责任,那我们就去找京兆尹的对头来查这件事。”
“你怎么知这位京兆尹大人就一定有死对头。”
余承允淡然一笑,“虽然我还末入仕,但对官场之道也能想像一二,有人的地方便会有拉帮结派,而像京兆尹这种官职必定有自己的阵营,有阵营就会有对头,天子自古以来为避免一家独大,都喜欢制衡之术,如此一来,他自然也会有对家。”
“那……那怎么去找他的对家?”
“用银子,用人情都可以?”余承允道。
安宁思考了半晌,“那还是用银子吧。”她最怕欠人家人情了。
“好!”余承允点头同意。
“那我该如何去找人去打听?”安宁完全没有头绪,若是去找陆怀安,肯定是一句话的事。
可她不想再麻烦他了。
余承允笑了笑,“交给我吧。”
次日一大早,余承允起了个大早,安宁也早早起床了,像是在门口专门等的他。
“你也想去?”
安宁点了点头,余承允沉默了一瞬间,再抬头时黑眸中尽是宠溺,“好!你去换身我的衣裳。”
安宁很是听话的到了余承允的房间,挑了一件余承允寻常穿的衣服,由于尺寸偏大,穿在身上松松垮垮的。
衣服上还残留着淡淡的墨香,安宁又将头发梳了一遍,这才出来。
余承允上下打量了她一番,点了点头,便出门了。
余承允带着她在京都的大街绕了一圈,街头上议论会试的声音不绝于耳。
安宁这才知道原来全国各地的学子为了提前适应京都的水土,早早的就来这儿订了客栈。
一边温书,一边想着扬名,因此许多酒楼都有各路学子谈试论道。
其中最出名的,要数‘文音坊’。
敢去‘文音坊’斗诗论道的,皆是各地乡试的佼佼者。
若能在那个地方拔得头筹,那名声便会响彻京都,安世文便是在那个地方一举成名的,而且那个时候他连举人都不是。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文坛里他也瞬间成为名人。
安宁觉得他是故意的,一个秀才打败无数举人,肯定比一个举人打败无数举人来得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