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考古界的扛把子(1 / 2)

🎁美女直播

石门上,镶嵌着两头怪兽头颅,颅下悬吊一个圆环。

两头怪兽双目圆睁,正视着前方,瞧得众人心中发毛。

历经数百年,汉白玉雕刻的大门依旧晶莹透亮,其中九九八十一枚乳状门钉纵横交错,让整个石门充满威严。

进入第一道威严的玉石地宫门,跨过地上的小凹槽,前方是一条宽敞的角道。

一旁,有一根巨大的石条,用于在内部顶住大门。

“怎么还有一道门?,

副司令朝前方看去,再次见到一道一模一样的大门。。。。。。同样开启了。

“一般来说,明长陵地宫会有7道门。”

丁修继续前面带路。

但是听到还有很多门时,武局皱眉。

人都死了,哪怕你是皇帝也没必要这么隆重吧,劳民伤财。

来到第二道大门前,丁修在脚下见到了一小滩黑色的痕迹。

“这是什么?,

正当直播间水友疑惑,丁修解释道:“血迹,很久以前的血迹。。。。。。”

“打开这些地宫门的人,很久以前来的,并且受了伤。”

丁修对水友们提醒道:“胆小的一会儿注意捂住眼睛。

一会儿,会出现不太好的东西。。。。。。心中有数,武局等人继续跟随丁修前进。

他们再次穿过第三道大门。

“地宫大门怎么打开的,又是怎么关上的?”

这些,交给专业的丁修来解答。

“看到刚才的石条,还有门内地上的凹槽了吗?”

地宫中,当人走出,两扇门关闭时,倚在门后凹槽内的石条,会随着石门关闭缓慢倾斜。

当石门完全关闭,石条也滑倒门中央,将其完全顶死。

“原来如此。”

武局等人受教,继续问道:“那要怎么从外面打开呢?”

“用大铁钩子,穿过两道门中间,把后方的石条顶开就行。”

赶在丁修他们之前的人,就是这样做的。

“对方很专业啊。”

故宫博物馆馆长摇摇头,可惜,终究失去了一切。

第三道大门后,丁修陆续穿过第四道,第五道。

地上继续发现黑色的,早已干凋的血迹。

“不知道对方比我们早了多少年。。。。。。”

水友都在担心,明长陵的地宫既然已经被打开,里面的宝贝不会全被盗墓贼搬空了吧?

“但愿不要白来一场,到底是谁这么大能耐啊,早早进入了明长陵地宫?”

“一看就多年以前了,嘿呀,1818新闻眼的剧情又刺激起来了。”

继续前进,丁修走过第六道大门。

“真夸张,用得到一道道门吗?”

来到第七道大门前,地上留下的黑色血迹更加明显。

多年前抵达这儿的人,失去了大量血液。

“穿过这道门,就离开了地宫前殿,进入大殿了。”

地宫大殿,一般会摆放帝王的龙位宝座!“那我们赶快了!”

第七道门后,丁修在一旁发现了一具尸体0。。。早有心理准备,丁修并不惊讶。

“卧槽!这就是那个抢先的盗墓贼尸体?”

“天寿啦!1818新闻眼里出现尸体了!”

这可把水友吓了一跳,同时,他们想到了刚才丁修的提醒。

让胆小的捂住眼睛别看。。。。。。

“修哥早知道会出现尸体吧,这得多少年了啊,全白骨化了。”

看到没,这就是盗墓的下场!这货一定是被机关伤了,拼尽全力打开7重大门,可惜最后也没进入大殿。”

盗墓贼死了,不值得同情。

这具白骨身穿五六十年前的衣服,整个人倚靠墙壁坐在地上。

身边,是一根铁钩,以及其余盗墓工具。

但是,这盗墓贼到底是谁?这身衣服,现场的馆长不熟悉。

但是位于明长陵地面的老专家,熟悉啊!这衣服,太了解了!“怎么可能,真的是他?,

作为前故宫的鉴宝大师,老专家在年轻时有个志同道合的朋友。

两人都对鉴宝和考古有浓厚兴趣。

那儿会,对方的地位还在老专家之上。

可以说是考古界的扛把子!

对方对古代帝王陵寝有极大兴趣,曾经建议挖掘所有帝王的陵墓!

而过去,考古界曾对明长陵进行过一次挖掘。

但是被上面叫停了,不能再破坏下去。

计划,不了了之。

“原来你自己偷偷干?”

由于对方的身份,出入明长陵地面宫殿轻而易取。

上次官方挖掘中,他一定留下了后手。

通过后手,悄无声息地进入地宫。

可惜,死在了里面。

“那儿会,我们意见分歧,严重争吵。

老专家响应上面要求,停止考古明长陵,但是对方不同意,还辞职不干了。

之后,那人便消失了。

再见面,已是阴阳两隔。

看了眼白骨,丁修转身前进。

沿着笔直的角道,丁修一步一步往前走去。

离开前殿,进入地宫大殿。

埋葬皇帝的地方!

在LED大型光源的照射下,整个大殿亮了起来!终点!到了!

整个地宫大殿金碧辉煌,尤其是地面,居然全部用金砖铺成!

前方,一个硕大的汉白玉龙椅灵座摆放在正中位置。

两旁放置巨大的青花龙缸,缸内都是油,中间有灯芯,这便是史书上记载的万年长明灯。

但现在已经熄灭了,连同帝国。

大殿四周的墙壁,居然全部用了金箱。

到处摆放着古董文物,每一样都是珍宝!“这就是明成祖埋葬的地方?太豪华了吧?”

“哇塞,难怪盗墓贼不怕死的,来盗墓就是为了这一刻啊!”

哪怕只是看着屏幕,网友也能感受到震撼,以及背后所带来的无数价值!

一步一步,丁修朝皇帝灵座走去。

已经挖掘过的明定陵中,一共有三个灵座,分别属于万历皇帝和皇后。

但是明成祖这儿只有属于皇帝的宝座。

专权!

来到灵座前,张家老三和老四神色激动,恨不得坐上去。

“老实点!”

张家梦麻以求的东西啊,今天终于看到了!“哎,不知道老爸他们在哪里……”

张家老四郁闷地回头看了看,不见张家其余人踪迹。

还在迷宫里转悠呢。

“皇帝的棺谆呢?大殿中没有看到啊。”

“来都来了,修哥找找皇帝在哪里吧?”

当然,水友并不希望将棺谆打开,这种专业工作,还是交给今后的考古团队吧。。。。。。看一眼就行。

大殿中,丁修看到不少熟悉的宝贝。

都是华夏历代大家的书法绘画与雕刻,还有瓷器、金玉、木雕等。

绕了一圈,丁修往右侧偏殿内走去。

再次无数珍宝出现!“还好还好,没有被盗!”

故宫博物馆馆长会立刻向上级请示,对明长陵进行保护性考古挖掘!过程可能会持续一年,或者更久。

如今,国家不会无缘无故挖掘皇帝陵墓。

除非出于保护的目的。

离开右侧偏殿,丁修径直朝大殿后的正殿内走去。

不出意外,那儿是皇帝棺谆所处的地方。

穿过角道,进入正殿。

明长陵地宫中殿堂和一般墓穴不太一样,正殿和左右偏殿军没有大门隔断,而是和大殿连成一块。

更加大气。

正殿中,首先入眼的是一片朱红色!

地上的棺床上,静静地摆放着两口巨大的棺淳!大的朱红棺谆,属于明成祖!小的朱红棺谆,属于皇后!“不要动了,看看就好。

丁修对身边众人说道:“棺淳内,应该有龙袍凤衣,还有贴身的陪葬品,交给以后的考古吧。”

我们1818新闻眼只是个搞笑节目而已,不干盗墓的事情。

今天进来明长陵能叫盗墓吗?这叫抓盗墓世家。

镜头给到朱红色的两个棺谆,直播间水友感慨万千。

“哎,帝王又如何,最后也是尘归尘,土归土,不如多笑笑,嘿嘿。”

“舒服了,能看到这儿就足够了。”

不要再打扰下去。

正殿中,除了皇帝皇后的棺谆,还有许多放置于红色箱子中的陪葬品。

想必也是珍奇宝物,等待以后的开启吧。

“走吧。”

丁修对武局等人笑笑:“该去看真正的宝物了!”

“真正的宝物?”

副司令纳闷道:“怎么,地宫中还有比皇帝棺谆,灵座与陪葬品更珍贵的宝物?”

宝物,应该都在正殿,红箱子中的陪葬品啊!“这些,都是凡俗之物罢了。

丁修离开正殿,朝左偏殿中走去。

这下网友奇了怪了,最大的宝贝不放在正殿,放在左偏殿吗?

“修哥说的真正的宝物,到底是什么啊?”

“明成祖在位时,有绝世珍宝记载吗?”

看着直播,深处明长陵地面宫殿,老专家对身旁的众多考古专家笑道:“别人不知道是什么宝贝,我们应该知道吧?”

“难道是那一部作品?但根据官方历史不对啊!”

众多考古专家议论纷纷。

“民间的传言,应该是真的。

老专家看着直播画面,眼中饱含期待。

昨天他见证了华夏九鼎之一的出现,还有传国玉玺的出现。

今天,难道还要见证另一个奇迹?

此时,身处地宫中的故宫博物馆馆长,接收到了老专家发来的消息。

死在地宫中的那个盗墓贼,身份曝光!

“知道了!”

馆长将那人的身份递给丁修看。

看了看,丁修让小王将这人的身份,曝光给全体水友。

“居然是他,几十年前他好像是咱考古界第一号人物吧?”

“还有老照片呢,看!这是他和老专家的合影!”

数年前失踪,原来是打明长陵的主意啊!这段插曲过后,丁修他们已经靠近左偏殿。

“里面到底有什么宝贝?”

纵使馆长,也不能确定。

“还记得被战火毁掉的那一部大典吗?”

丁修回答说:“永乐大典!”

“不可能的。”

馆长清楚永乐大典有正本和副本,其中副本已经毁坏失传,只有少数书册流传下来,现在藏于故宫博物馆等地方。

而正本,一直没有出现。

传言正本已经毁坏,还有传言正本作为陪葬,埋藏在皇帝陵墓中。

明成祖朱棣的《永乐大典》,当然是埋在明长陵中啦。

错误!

根据史书记载,《永乐大典》正本可能作为陪葬,埋在了明永陵中,也即嘉靖皇帝的陵墓里。

不是明长陵,而是明永陵!

但是现在丁修却说,《永乐大典》在明长陵中。

“馆长还记得民间传言吗?”

拥有鉴宝宗师和盗墓笔记双重加持下,丁修这部分历史比较了解。

“《永乐大典》在永乐年间其实有两部,一部正本,一部副本,都是明成祖下令编撰的。

之后嘉靖皇帝下令重修大典,又创造了一部副本!当然,正本和副本一模一样,并无区别。”

大典,一共三部!

然后,剧情就比较曲折了。。。。。。

其实朱橡秘密打造了两部大典,但是留下来的只有一部,被世人称之为正本!这个正本,其实是永乐副本。

副本流传到嘉靖那儿,他下令重修大典,再次增加了一个副本。

由于过于喜爱成祖留下来的“正本”

,嘉靖死后,让这部大典作为陪葬,埋在了明永陵。

而嘉靖重修的版本,作为副本流传了下来。

但是这一部大典在战火中损毁,只有少数流传下来,现藏于博物馆。

这就是真相!

嘉靖年间的《永乐大典》已经损坏,少数流传下来,正是如今看到的版本。

永乐年间的副本《永乐大典》,此刻正躺在明永陵中。

还有一部《永乐大典》正本呢?“还有一部正本!

众人一惊,加快了前往左偏殿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