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远航号回航了(2 / 2)

贞观公务员 余秦唐 2221 字 5个月前

才被鸿胪寺的人带着,进入了皇宫。

文武百官都在。

施礼之后。

李世民就让他们讲述北俱芦洲的现状。

通过船长、三个副手,再加上被李世民安排着跟随着一起去的人,他们这些人的描述。

李世民和文武百官对于北俱芦洲也有了一个认识。

陈平安也知道这时候的北美洲是一个什么样子,不过,他说的,和这些人亲言见到,这些个属于这个时代的人,去见了之后,回来描述出来,给李世民和文武百官们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所以,他没有去描述,而是促成了这一次的远航。

让这个时代的人去发现他!

大唐的第一次远航是入秋之后去的。

因为这时候的北海区域还算是风平浪静,若是夏天去,海上的天气多变。

在这些人的讲述之下,北俱芦洲虽然是荒芜之地,却又好在是一个荒芜之地。

那里人烟稀少,有着广袤的荒芜之地。

若是能在那里也可以开荒,可以养活更多的人。

这是大唐人对于土地的执着。

而高句丽人和东瀛人却担心,大唐人对于土地的执着,让他们好不容易发现的新的大地,最终成了大唐的疆土。

那么,他们以前想象着,在那北俱芦洲建立属于他们自己的王国的想法,岂不是破灭了?

好在。

这位天可汗陛下并没有下令,让人去北俱芦洲。

李世民自然不打算现在就让自己的人去远航,那边就是一个荒芜之地。

大唐的人就算是过去了,也要开荒,而漂洋过海到那么远的地方开荒,还不如在西南开荒。

直接吞下整个西南之地,和天竺毗邻。

西南那边有着肥沃的土地,适合耕种水稻。

把这里开荒出来,要比去北俱芦洲开荒要容易很多,不管是路程,还是说,以后收获了之后,把粮食运送到关内,都很容易。

北俱芦洲……还是留给高句丽和东瀛吧。

等他们开荒建立了都城之后,大唐的后人,要是想去,也能吞下一个繁华之所。

自从西南的丝绸之路开出来以后,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比西域的丝绸之路高很多,也就吸引了很多的商贾。

这些人把大唐的货物运送到了天竺、大食等地。

还有人甚至是往更远更西的地方跑货,为的就是能够卖一个好价钱。

不过嘛。

相对来说,这些地方的消费水平也有限。

最好还是天竺的王都,大食的王都,这些地方的贵族非常多,他们只要是看中了的,就都会买下来。

不仅如此,这些地方的商贾们也开始组队,想要在大唐这边购买货物,然后运送回去卖掉。

行脚商越来越多。

不管是大唐的,还是天竺、大食的。

西南这一条丝绸之路,已经成为大唐的重要战略路线。

“北俱芦洲实在是太远了。”

“地方是一个好地方,但是路途遥远,一去一回便是五六个月的时间。”

“还是让东瀛人去开荒吧。”

陈平安直接了当。

不支持大唐现在就去北俱芦洲那边开荒。

他若是不支持,那这个事儿可能就真的做不成了。

“当然,若是有人还是想要跟着一起去,也不必拦着。”

“如今,我们还是以西南为重。”

“治理好西南,对于大唐来说,非常重要。”

西北有什么?

除了戈壁和荒芜的雪山。

什么也没有。

在这里耕种,完全就是浪费人力和物力。

最好的办法就是劝说吐蕃那边的人,从天山上迁徙出来,去西南。

不要说什么土生土长,舍不得天山。

那是没有足够多的福利待遇和物质生活作为诱饵,朝廷直接以蒸汽机车帮忙运送。

再加上给资金做迁徙路上的花费,保证不让一个人在迁徙路上饿死。

还有到达西南之后的土地保证。

只要是落户,登记造册了,自己能够耕种多少土地,就可以登记造册多少土地。

还有粮食、种子等资源的支持。

必定会有人去西南的。

当去西域丝绸之路的商贾们少了,当这些胡商也在关内落户了。

当天山上只剩下一些贫苦百姓了。

大唐这个天朝上国要给他们找一处新的家园,一处塞上江南,大部分人还是被这种优惠的政策吸引了。

“臣也支持赵王之建言。”

马周站出来了。

“北俱芦洲之地如今和西北之地一样,地广人稀,却又比较荒芜。”

“这样的地方,若是去开荒,必定是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关键是太远了,运输不方便。”

“而开发西南,如今已经在越州建立了重城。”

“商贾们会把关内的货物运送到越州那边存放,再修整之后,顺着西南的官道,从越州到达天竺,再从天竺到达大食等地。”

“从那边带回来的黄金、白银、玉石、翡翠、黑火油、钻石等,都是北俱芦洲现在所无法实现的。”

“故此,若论利弊,再论长久。”

“西方还有一片广袤之地,还有一个南瞻部洲呢。”

马周说的就是非洲。

大唐的商队如今还没有到达那边。

因为远航号的第一次远航,也是大唐唯一一个巨大刑的商船,假装了螺旋桨的商船。

它的第一次远航,就是去北俱芦洲。

陈平安觉得那边的价值,要比非洲好多了。

再加上,如今的西方荷兰商船,已经开启了他们的海上霸主模式。

大唐长安城都有昆仑奴了。

所以,大唐的商贾们过去了,也讨不到什么好处,还可能发生摩擦。

不能打击了大唐远航的积极性。

故此,远航号的第一次远航任务,就是发现北俱芦洲。

把高句丽那些不服管教的人,迁徙过去,让他们在那边立国,去那边开荒。

如此一来,安东都护府就能安宁了。

这个地方,以后也就完全属于大唐。

还有东瀛也是。

赶走舒明、苏我虾夷等人。

这个地方,也能纳入大唐版图。

成为以后的中原王朝远航北俱芦洲的码头。

一个琼州,一个东瀛。

已经被陈平安规划好了,作为大唐海上的两个最大的远航码头。

一个去北俱芦洲,一个去南瞻部洲和西牛贺洲。

李世民也早已经听过陈平安的规划,也知道,什么叫做转移矛盾,以及缩小贫富差距。

办法很多,一劳永逸的办法就是移民。

把没有土地的百姓们迁徙到荒芜之地去开荒,给他们土地和种子,让他们耕种。

有了田地,也就能养家糊口了。

再也不是连饭都吃不上一口的贫苦之人。

把这些百姓迁徙到其他地区,让原本人口众多、耕地却越来越少的地方,可以缓一口气。

还能够给大唐开出来一片耕地,多出更多的粮食。

就算是他们开荒的前五年不缴纳赋税,那也不用朝廷去发放救济粮养着他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