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铁轨(2 / 2)

贞观公务员 余秦唐 2225 字 5个月前

也说明,宋仁宗太仁了。

若是李世民在那个位置上,怕是已经血流成河。

若是朱元璋,估计已经堆起了尸·山。

弊政不改,内忧不断,文括武嘻,何以镇压四海?

李世民也终于是看到了只有文官,以及重文轻武的下场了。

同时,也看到了王朝周期律。

立国之初,帝王都是励精图治,可是一代两代还好说,三代之后,必出昏庸无能之君。

唐朝在唐玄宗之前,都还算是盛世。

虽然出现了武氏这么一档子事儿。

但是武周之治也算是可圈可点,朝堂之上的争斗,也都是明争暗斗,没有殃及到地方。

不管朝堂之上怎么乱,地方上的百姓还能勉强过着安稳的日子。

然而,宋朝不一样。

因为宋朝有一个北宋和南宋。

可以说,自宋江和方腊之后,就没有消停过。

一直都是战火不断。

百姓们流离失所。

不过,再用兴衰来看。

其实都差不多。

唐朝自唐玄宗之后,国力一直都在下降,也一直都是战火不断。

最后直到大唐的余威彻底没了。

宋朝也是一样。

北宋之前还可以说上一个丰享豫大。

北宋之后,便是国力逐年下降,最后直到亡了国。

其原因也都是各方面。

唐朝尚武,宋朝重文。

唐朝的藩镇割据,宋朝的外敌入侵。

唐朝尚武镇压着外族,拥有着安西都护府,偌大的疆土,最后也亡于尚武。

宋朝重文,一直以怀柔之策对待外敌,忍让、忍让、再忍让,燕云之地割让出去,就再也没了能力收回来。

李世民没有看到南宋时期的大宋。

所以,现在还不会做一个比较,也不会领悟王朝周期律的真意。

陈平安这一次给他写的史册,就是宋真宗、宋仁宗、宋英宗三位大宋皇帝的史册。

宋真宗的澶渊之盟,宋仁宗的庆历增币和庆历新政,宋英宗在位四年,也就是一个萧规曹随。

故此,也没有写多少。

主要还是这段时间,确实是比较忙。

蒸汽机的研发也已经到了关键的时候。

小型蒸汽动力机已经可以装在车上,按照规格打造火车,带着车棚的那种。

就是这蒸汽动力机需要烧锅炉,需要石炭和水的供应。

要说方便。

确实是方便。

只需要有足够的石炭和水,就能够一直行走。

要说不方便,也确实是不方便。

带多了石炭和水,增加了重量,速度也就慢了不少,还会占据空间。

带少了。

行驶的路程也就减少了。

所以,一般的民用还是不行,最好的用途还是用来拉货。

经过了技术的改进之后。

造车坊那边也就又用上了最新研发出来的蒸汽动力机,制造大型货车。

而能够买得起这种大型货车的商贾们,也都不简单。

最先购买的就是何潘仁等皇商。

因为李世民把造车坊当做是皇商来管理,特别建立了官署,技术没有下放。

有人不满这一点。

本不打算购买,让造车坊的车辆卖不出去。

然而,当皇商们用上这种货车,开始运送货物,一次性运输的粮食,是以前的好几倍之多。

几十万贯买这么一辆货车。

省去了太多的人力和物力,也就省去了很多的成本,节省下来很多钱。

几年就能够回本了。

其他的商贾们自然也眼红。

忍不住,还是买了一辆,用来运输货物。

造车坊后来更是推行了车贷,也就是签订契约,首付八万,就可以先用车。

一年还多少钱就可以了。

这种办法,也很快被商贾们学会了。

先首付,再年付。

这样一来,贵重的货物,似乎也不是那么的贵。

早买早享受嘛。

造车坊本来制作一辆蒸汽机车就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故此,也不急着需求订单量。

再加上,一辆车的出去成本之后,也能够保证他们的工钱和在将作监那边一样多。

当然,以后要是能够生产小型的蒸汽机车,买的人更多了。

他们赚的更多。

陈平安讲述过公·有·制,国有制,私营企业等相关知识点,让李世民受益匪浅。

最起码,他现在手中掌握着越来越多的皇商,成为了这天下最有钱的人。

最起码,什么与民争利这种被官吏们下套的思想,也不存在了。

什么商贾重利,都去经商了,也就没人种地了。

可人人都种地了。

那百姓们种出来的粮食又怎么变成钱?

从这些年来看,商贾们发展起来没什么不好,主要还是要有一个监管机制。

朝廷若是实行不了监管机制,导致监管缺失,也确实是会出现很大的问题。

但是不能因此就完全打压商贾。

士农工商四位一体,缺了谁,都不行!

陈平安手持一根细长的竹枝,在沙盘上轻轻勾勒,随着他的动作,一个前所未见的庞然大物逐渐显现轮廓——那是火车头的简化模型。

工匠们面露惊异之色,窃窃私语,对这奇异之物充满了好奇与不解。

“诸位,”陈平安的声音沉稳而有力,穿透了工坊内的嘈杂,“今日,我欲与尔等分享一项新的技术——火车与铁轨。”

他缓缓展开手中的图纸,那是他凭借记忆与想象绘制的,上面详细标注了火车头的结构、蒸汽机的运作原理以及铁轨的铺设方式。

这是以前就绘制出来的,然后又经过了很多次改良,才终于有了这个非常成熟,并且已经是无限接近的最新的图纸。

“火车,乃是一种能够在铁轨上高速行驶的交通工具,它依靠蒸汽机产生的强大动力,驱动车轮在平滑的铁轨上飞驰,日行千里,非人力所能及。”

接着,陈平安深入浅出地解释了蒸汽机的工作原理,从水的加热蒸发产生蒸汽,到蒸汽推动活塞运动,再转化为车轮转动的力量。

“而铁轨,”他继续说道,“则是确保火车平稳、快速运行的关键。它们由坚硬的铁质材料制成,铺设在地面之上,形成两条平行的轨道,火车的车轮就沿着这两条轨道滚动前进。铁轨的设计不仅减少了摩擦,还大大提高了行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为了更加直观地展示,陈平安还命人搬来了几块木板和木块,搭建起一个小型的模拟轨道,并用竹条和丝线制作了简易的“火车”模型,在轨道上缓缓前行。

虽然简陋,但这一演示却让工匠们惊叹不已,认认真真地听着陈平安讲述其中的奥妙。

“此等技术,若能得以实现,必将大大改变我大唐的交通格局,促进各地物资流通,加强边疆与中原的联系。”陈平安满怀激情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