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盛大的婚礼(1 / 2)

贞观公务员 余秦唐 2384 字 4个月前

一人做事一人当。

西北的几个人犯了错,那自然是要承担相应的惩罚。

抄家、斩首示众。

这也是免不了的。

只不过,这个月,还有一场盛大的婚礼。

不能见血。

所以,这些人肯定是要等到两个月之后才处决。

不过嘛。

多活几个月也好。

让百姓们多骂几天,泄一泄他们的火气。

李世民不仅仅要给那些被伏杀的府兵们一个交代,也要给活着的士卒一个交代。

更要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不管如何。

西北那边是要有一次大清理了。

也是时候清理了。

这么多年以来,推行丝绸之路。

沿路的人都发了财。

人若是有了钱,也就拥有了很多东西。

就像是去淮南来一个大的。

就是用钱来买人。

有钱能使鬼推磨。

这句话是一点儿没错。

他们想要离间李世民和淮南世家的感情。

结果却被李世民慧眼识珠,查出来了。

大唐邸报也分了两期来报道这件事儿。

淮南的百姓们是群情激奋啊。

啥?

你们西北人的心也太黑了吧?

我们好好地过着日子。

你们却想要让陛下怀疑他们想要造反?

好在,当今陛下英明。

发现了你们的伎俩。

淮南的百姓们把名单上的那些人的祖宗十八代都给骂了个遍。

这事儿,西北的百姓们也对这些人不满。

你们把钱赚了不说。

还想着破坏这好不容易到来的太平盛世。

端的是不为人子。

当然,百姓们又懂得多少呢?

主要还是这大唐邸报上面,很多大儒以及大学士对于此事的抨击。

这才使得西北的百姓以及淮南的百姓有此想法。

所以说,大唐邸报的作用真的让李世民爱不释手了,特别是这种对于时政的见解和看法以及抨击。

看起来是是抨击了官府,实际上,却又因为官府的明正典刑,又维护了官府们的公道形象。

不得不说,邸报这个东西,确实是一把利器。

经过了这一个小插曲。

李世民和高士廉等人策划着如何施行募兵制。

大家也都不是什么迂腐之人,府兵制在如今的大唐有着一个什么样的隐患。

也都比较清楚了。

而募兵制的好处,也在经过李世民的讲述之后,让大家有所收获。

对府兵制的改制,也并非是一下子就要改的。

历史上,李世民后来弄出来一个折冲府。

而如今,算得上是折冲府配合着募兵制一起,还是原本的大唐十二卫。

不过,以前是征兵,现在是募兵。

以前算得上是强制性的,地方上都有着征兵的任务。

如今是自愿性的。

这样一来,其实也能够拉动就业。

啥叫就业?

百官们不懂。

李世民却是知道的。

如今战事少了,又有着火霹雳。

大唐养着这么多的兵,需要太多太多的军饷了。

再加上,很多兵都是老兵,四十多岁了,没必要还上战场。

他们完全可以解甲归田,当一个庄稼汉,抱着孙子养老就可以了。

前半生为大唐的安宁而热血奋战,后半生就应该守着一亩三分地,舒舒服服地养老。

当然,若是还有力气,还想要继续干。

那就在地方上当一个不良人,又或者是官差什么的。

这个叫做退伍安置。

以后,就不会有什么发配边关充军的惩罚,也不会有什么强行征兵的国策。

大唐要保证军队的士兵们的纯粹性,也要保证他们的体能和思想等都能够跟得上。

士兵应该是大唐的英雄。

既然是大唐的英雄,那就不是那些个偷盗、打家劫舍之罪人可以胜任的。

李世民首先下达了裁员的命令。

对大唐十二卫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单兵体能考核。

体能过关的。

将会留下来。

体能考核不过关的。

将会视情况,要么拿一笔钱,直接解甲归田,要么,去地方上当一个不良人或者是官差。

其实,在军营之中,已经有一部分人,想要退伍了。

如今,边关没了什么战事。

军饷发的也比较平常。

没了战事。

他们想要获取军功也非常难。

晋升是没什么可能了。

天天在军营里面操练,不如回家种地。

最起码,几亩地,也能够多一点儿收成,又或者是去经商。

听闻,如今行脚商可是发了大财了。

这要比他们在军营里面养老要好太多。

也有一些人,并不想离开。

在这军营生活的时间长了,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突然解甲归田。

多多少少会不适应。

但是命令已经下达了。

十二卫必须执行。

包括已经暂缓了镇压西南的程咬金和薛仁贵,以及在东瀛那边的苏定方。

都是要执行这一项政令。

不过,因为他们所处的位置比较特殊,算是边军。

故此,边军在这一次的裁员之中,有着最大的自主权,可以裁员,也可以不裁员。

视情况而定。

随着李世民对军队的柔和改革政策慢慢地施行。

时间也来到了五月。

陈平安穿着一身大红新郎服装,骑着汗血宝马,带着队伍,前往公主府接亲。

长孙无忌从安东都护府回来了。

他是长乐公主的舅舅。

这么一场盛大的婚礼,他这个舅舅自然也是要出面的。

为新人贺彩。

当然,李世民想要建立军机院,也需要用到长孙无忌。

他在关陇世家的声望也不低。

再加上,又是长孙皇后的大哥,是外戚。

他现在和李世民算是一条船上的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故此。

李世民还要用长孙无忌。

“吉时到!”

随着吉时来临。

陈平安到达了公主府。

什么开门诗、催妆诗,早就准备好了。

陈平安也没去用别人的。

有着平仄和押韵,也并不是很难。

其实,这一天的流程也并不是那么的复杂,早就排练好了的。

按照流程走就行了。

李世民招呼着老臣们,还有其他的大臣们在皇宫那边摆了个宴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