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蒸汽动力才是最好的动力(1 / 2)

贞观公务员 余秦唐 3421 字 4个月前

长孙皇后也算是非常了解李世民的人之一。

这些年来,也一直努力做一位贤后。

她也能从自己夫君的一言一行之中,察觉到,他对于陈平安的那种器重、那种信任都不一般。

就算是和他出生入死的那些文臣武将,都没能得到这般信任。

按理说,陈平安这种有大才之人,又是制作出来了霹雳炮的人,必然会被帝王所忌惮。

可是,长孙皇后感觉得出来,自己的夫君从未对陈平安有过忌惮、猜忌、怀疑。

这很不寻常。

古往今来也没有像是她夫君和陈平安这般这样的君臣关系。

要不是……她都有一些怀疑李世民和陈平安两人是不是那什么了。

毕竟,他们每一次议政,都是清退了郭安等人。

那么大的大殿上,只有她夫君和陈平安二人。

好在,她是非常了解她夫君的,知晓她夫君李世民绝对是没有着那般癖好的帝王。

对于陈平安的身份和身世,她也有过打听。

然而,不管是这西内,还是皇宫外,没有一点儿的确切证明。

陈家子弟的身份,都是当今陛下安排的。

不过,不管如何。

作为大唐的监国太子,李承乾要做的就是和他父亲一样,继续器重、信任陈平安。

“陈平安给朕画了一个东北之地的地图,地图上面也标记了山川地势。”

“尔等可以看一看,熟悉这营州北地、高丽之地的山川地势,也好迎敌。”

营州大营。

李世民终于到达了这里。

便召集了李靖、李勣、程咬金、尉迟敬德、侯君集等人。

随着他的话落。

郭安双手捧着一个画卷,让两个宦官摊开,利用磁铁固定在了铁质张贴栏上。

这是将作监那边专门为军营制作的张贴栏,用来张贴军令、地图、战略规划图等。

十分的方便,四个角用上磁铁固定,就不会掉下来。

取地图的时候,也很好取。

这样也就不会损坏了地图,更方便众人观看。

长孙无忌却看了看这张贴栏,十年未曾从军了呀,一朝从军,却发现这军中处处都有着那将作监的影子。

他还以为将作监只是发明创造出来了那些东西,却未曾想到,在这军中看到的更多。

想一想,却又释怀了。

将作监那边有一个军器监,不就是为军营制作各种器具的嘛。

能在军营中看到将作监的影子,也不足为奇了。

不过,第一次见到这种挂地图的方法的人,还是小小的惊诧了一下。

算得上是又开了眼界了。

这一路上,他们开的眼界也不少了。

就好比他们现在坐在马扎上,又或者是行军中的营帐,那都是他们第一次见到的。

特别是那营帐,将士们只用了一盏茶不到的时间,就直接搭建起来了,还非常的坚固。

不仅仅是营帐,还有那折叠床,也是第一次见呢。

李世民则是指着地图上的标记,说道:“你们也都知道,突厥、东瀛那边也有了不小的动静。”

“这一次,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高丽的大军,还有突厥和东瀛的贼军。”

“以我们所知晓的情报来看,还有五日左右,东瀛的贼兵就会先一步到达高丽。”

“突厥则是要慢几天,不过,也有可能会更快一些。”

李世民说完。

郭安拿出了两个图标,一红一篮两个箭头,贴在了地图上。

这样一来,也就更加明显了。

李靖捋了捋胡须,看着这一份地图。

可以说,这一份地图实在是太详细了。

山川地势不说。

还有这地域划分等,也都比较清晰,关键是,大唐才修建起来的长城,上面都标记的比较清楚。

很难想象,陈平安竟然有着如此能耐,他至今都没离开过长安城吧?

却能够画出来这么详细的地图!

若是说,他的那些师父们游历天下,画出来这一份地图,还说的过去。

可这有一些都城,也是才被占据,辽城外的长城,也是最近几年才修建的啊!

这等才能,就算是李靖也觉得,犹如神鬼。

李世民环视了一眼,最后看向了李靖,问道:“药师,你可有什么想法?”

李靖开口道:“陛下,臣以为,上策乃是合兵一处,以长城为屏障,步步为营。”

“到时候,高丽、突厥、东瀛的联盟大军久攻不下,想来,高丽之地也不会有那么多的粮食来支撑百万之众吧。”

“等到他们以作最后决战之时,我们再用霹雳炮,与他们决一死战。”

“若胜,他们的士气再难提起来,而我们就可以乘胜追击。”

李世民听了,觉得此法尚可。

“下策了?”

李靖继续回道:“下策,乃是围点打援,分兵三路,北拒突厥,南出北海,拒东瀛贼兵的同时,于高丽西南海岸登陆,侵扰高丽后方。”

“再组建一支精兵,在高丽皇都兵力薄弱之时,杀过去。”

“一把火烧了高丽的皇都。”

“高丽内部必定大乱!”

“我们便可以趁着他们军心不稳,以霹雳炮开道,直接入主平壤城。”

“然后再对突厥、高丽、东瀛之贼兵逐个击破!”

李世民听完,问道:“药师,此计为何为下策?”

李靖回道:“兵分三路,若有一路被贼军咬住,甚至是寸功未立,便可能影响军心和士气。”

“而且,分兵之后,各路整体之实力,可能会减弱很多。”

“关键是,这霹雳炮放置于中军,对战高丽贼兵,有一些不划算。”

有了霹雳炮之后。

这排兵布阵也就要以霹雳炮为重。

必须要让霹雳炮发挥出来最大的作用才行啊。

分兵之后,就是分而击之。

可是,霹雳炮就那么多,若是也分出来,那么,效果就大大的减弱了。

霹雳炮的杀伤力并不是很大,关键就在于这霹雳炮产生的动静比较大,威慑力也很强,最关键的是可以影响到对方的战马。

若是少了,动静小了。

那霹雳炮这个大杀器就发挥不出它最大的效果。

故此,分兵三路、围点打援什么的,反倒是成了下策,唯有正面迎战,以长城为屏障,在双方决一死战之际,用霹雳炮来凿开一条血路。

也就是用一次最大场面的战斗,来彻底解决这一次的三番联盟,反叛大唐之战争。

李世民思索了一会儿,才开口道:“嗯,那就以药师之上下二策,来论一论利与弊。”

长孙无忌眉头一挑,陛下深受陈平安之影响啊。

论利弊……便是陈平安当年在朝堂之上提出来的,凡事都有对错,也有利弊。

每一个国策的发布之前,都应该论一论利弊。

这一个国策对百姓而言,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又或者是两者相当。

唯有论出了利与弊,才可知道国策公布之后,于大唐国祚而言,是好,还是坏。

而今陛下似乎也习惯了这种论利弊的方式。

看来,陈平安在陛下心中的地位,真的不一般啊。

恐怕已经是无人能够撼动。

就算是有人弹劾陈平安谋反,陛下都不会相信,还会直接问罪那弹劾陈平安的官吏,责问他为何要污蔑陈平安。

就算是有人把兵器、盔甲藏在了赵王府,再举报弹劾陈平安谋反。

陛下可能还是不会相信的。

是啊。

怎么可能相信呢?

陈平安若是谋反,会藏着几件兵器和盔甲?

必定是藏着很多霹雳炮才对吧!

论利弊,其实也就是论李靖的上下策,最好的战略效果。

在座的也都是军中老将,也都是跟随着李世民一起征战天下,有着丰富的战略经验。

在兵法一道上,他们都有着发言权的。

……

在格物一道上,陈平安也有着发言权。

想要在原本的那些技术上进行改良,使得第二代产品更为精良、便民。

也是有着很多路子可以走,甚至是野路子都有。

就比如,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的活字已经用上了铅字,这样的活字印章就可以更加的小巧。

适用于制定成为更小一些的线装书。

到现在,大唐的线装书都是比较大的,并不太适合携带。

因为纸张的韧性也没有达到后世的那种纸张的韧性,随便放,折起来时间长了,也能够压一压就可以压平整了。

所以,陈平安打算继续改良活字印刷术。

造纸术的技术,造纸作坊那边其实一直都有研究,工匠们一直在寻找各种材料。

已经找到了一种产生有一些粘稠的树枝的浆料,通过这种木料,可以让纸浆的粘稠性更好一些。

纸张的韧性也会更好一些,并且还在寻找,还在简化流程,利用更多的工具来让制作纸张的工序更合理。

改良造纸术的手艺,早就被陈平安分出去,给了造纸工坊那边。

不仅仅是官方的造纸工坊在想办法改良造纸术,就是得到了这个改良的造纸苏的那些民间工坊,也在想办法。

已经出现了好几家工坊,做出来了更好的纸张,什么郧阳纸、张潜纸、周岚纸等。

所以,将作监这边就不必要再想办法去改良造纸术,而是把目标放在了活字印刷术上。

活字印章用上了铅,能够制作更精良的活字印章。

而陈平安则是给那些工匠们一个课题,那就是朝着打字机的方向改良。

有没有办法,把活字印章放在一个大机器上。

通过偏旁部首来确定某一个字,然后这个字的活字印章会出现,粘上油墨之后,印在纸张上。

这就是一个更加庞大的工程了。

好在,陈平安根据打字机,还有当年看到的网络上一位科技达人何同学做出来的汉字打字机,也算是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

画出了打字机的组成部分,以及设计思维等,最后把这个项目丢给了将作监的那些工匠。

在这方面有着天赋的,有着兴趣的,可以组成一组,对打字机进行研究。

至于能不能成,总要试一试嘛。

不实践一下,又怎么知道能不能成功呢?

除了打字机,还有水力车、滚动轴承等,以及最重要的一个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