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李泰的罐头,长孙家的联姻(2 / 2)

贞观公务员 余秦唐 2158 字 4个月前

李恪正要伸手,打开罐头,吃上一口,尝一尝,却被许敬宗拦住了。

“无妨。”

“这是四弟亲自赠送,真要是有个什么意外,他也难逃其责。”

许敬宗连忙道:“殿下,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李恪顿了一下,挥挥手,说道:“嗯。”

确实是不能拿自己的命来赌一赌李泰的底线,万一有个什么意外。

他人已经死了。

李泰顶多也就是受到惩罚罢了。

再加上,就算是李泰不会做,也难保没有人会借刀杀人。

许敬宗上前,亲自打开了罐头。

然后倒出几个白梨,让人尝了一下。

在这个时代。

不管是李世民,还是李恪,甚至是许敬宗的身边,其实都有那么一些人。

专门试吃!

过了好一会儿。

试吃的人也没有任何不好的反应。

许敬宗才又倒出来一碗,双手奉上,递给了李恪。

李恪接过来,说道:“剩下的,你拿回去吃吧,这几月来,为了恒州,也辛苦了。”

许敬宗连忙感动不已,回道:“多谢殿下。”

李恪尝了尝。

白梨罐头确实很好吃,脆脆、甜甜的,口感非常不错。

吃完之后。

李恪就开始写信了。

感谢李泰的白梨罐头。

其实,李恪自然知道,李泰这是在炫耀,不然也不会只是送一瓶白梨罐头来恒州,让他尝一尝了。

两地相隔万里,送的慢了,在路上都可能坏了。

而李泰却能花钱,让人快马加鞭,生怕他李恪尝不到这白梨罐头。

写完了书信。

李恪才对许敬宗说道:“岭南多瓜果,恒州多良田,父皇有言,幽州之地适合花生、玉米、小麦等。”

“以前,都是以主粮为重,如今是主粮减少了两成,百姓们想要耕种什么,就耕种什么。”

“本王后面想要送个回礼,也算是礼尚往来,你以为如何?”

许敬宗稍加思索,回道:“殿下,下官以为,可以回咸鸭蛋。”

李恪疑惑道:“咸鸭蛋?”

许敬宗轻笑着道:“是啊,咸鸭蛋,殿下应该知道这岭南多瘴气,也多湿气,大唐邸报上都报道出来了,说是要多多想办法祛湿,什么湿气入体,容易集结而成内水。”

“咸鸭蛋也是可以祛湿的,殿下送咸鸭蛋给魏王殿下,让他尝一尝恒州的咸鸭蛋,顺带去去湿。”

李恪嘴角微微一笑,整个人都开朗了许多。

“许侍郎大才也!”

许敬宗行叉手礼:“殿下谬赞了。”

……

一日,春风和煦,长孙皇后轻步踏入御书房,见李世民正埋首于案牍之间,眉宇间透露出几分疲惫与深思。

长孙皇后缓缓行至李世民身旁,轻声细语道:“陛下,近日臣妾心中有一事,思虑再三,觉得还是应与陛下商议。”

李世民抬头,见是皇后,脸上顿时浮现出一抹温柔的笑意,放下手中的笔,道:“哦?皇后有何事需与朕商议?但说无妨。”

长孙皇后微微欠身,目光中满是慈爱与期许:“陛下,臣妾之侄长孙冲,自幼勤勉好学,品行端正,如今已至适婚之年。臣妾观高阳公主,聪慧伶俐,才貌双全,与冲儿实乃天作之合。臣妾斗胆,想为冲儿求娶高阳公主,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李世民闻言,目光微凝,似乎在权衡着什么。

长孙无忌在史册上的评价并不太好,欺负李治年幼,成了权臣,并未很好地辅佐新帝治理天下,已经被李世民给划到了第二档。

然而,他也明白长孙皇后的用心良苦,以及两大家族联姻对于巩固皇权的重要性。

毕竟,长孙无忌是外戚,也是跟随他的老臣。

如今虽然针对五姓之家的谋划,足以让他们应付不过来,被迫顺应陈平安带动的科技改革大势。

但是也不能因此,就直接放弃长孙无忌这个大臣。

君明臣贤,若是因为长孙无忌在史册上所做的那些事情就冷落了他,可能还会寒了秦王府旧臣们的心。

毕竟,他们也不知道长孙无忌在史册上的所作所为。

而长孙无忌最近的小动作也比较多,促使长孙冲在宗正寺那边有了一点儿拿得出手的功绩。

这明显就是有意为之。

史册上,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促使长乐公主嫁给了长孙冲,让长孙家获得了无上荣耀,保住了长孙家一脉。

在后来,长孙无忌被李治逼死,却也因此而保住了长孙延等人。

故此,长孙无忌这一次应该也是有意求娶高阳公主,从而拉进长孙家和皇室李家的关系。

联姻嘛。

李世民也是深谙此道。

片刻之后,李世民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几分深沉与考量:“皇后所言极是,长孙冲与高阳公主,从身份地位到家族背景,确是般配。”

“但婚姻大事,还需考虑二人性情是否相合,方能长久,若二人确有情意,朕自当玉成此事。”

长孙皇后闻言,心中一喜,连忙谢恩:“臣妾代冲儿谢过陛下隆恩。臣妾相信,在陛下的恩泽下,冲儿与高阳定能相知相守,共谱佳话。”

李世民微微一笑,拉过长孙皇后的手,温言道:“皇后不必多礼,你我夫妻一体,自当为子女计深远。此事就交由朕来安排吧。”

长孙皇后柔情一笑,并无多话。

夫妻这么多年,她那点儿心思,李世民也是知道的,所以,多说无益。

贞观九年三月。

春耕开启了。

今年的春耕和往年又有一些不一样,以前朝廷和各地官府都有各种春耕的规定。

比如,要以黍、栗等主粮为主,其他一律不得耕种。

而如今是慢慢地放开了,主粮只是占据了七成左右,加上了土豆和玉米。

全国耕地的三成,都是农户们自行耕种,青菜也好、食料也好、药材也罢,也都是被允许的。

再加上,经过了两年来的开垦,岭南又开垦出来二十余万亩良田。

这对于如今的大唐来说,已经是一个非常高的数字了。

良田越来越,粮食也就越多,有了足够的粮食,朝野上下、万民百姓就会有足够的信心。

朝廷主持了春耕结束,长孙无忌就适时站出来,为长孙冲求娶高阳公主。

而他这一站出来,就又有人跟着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