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晋升的陈平安,重要的将作监(2 / 2)

贞观公务员 余秦唐 2191 字 4个月前

“朕览奏章,闻陈平安之忠诚爱国,智勇双全,于国家有重大贡献,特加封其为赵王,以示嘉奖。陈平安自受命以来,忠于职守,勤政爱民,屡建奇功,深得朕心。今赐其赵王之爵,以彰显其功绩,激励群臣百姓。”

“陈平安之封号赵王,意在期望其继续秉持忠诚之心,为国家和人民谋福祉。望其继续发挥聪明才智,为天下苍生谋福利,为江山社稷尽忠职守。”

“兹事体大,朕深感欣慰。兹命礼部即刻准备册封大典,昭告天下,以示庆贺。陈平安应即日赴京受封,以正名分,领受王爵之尊荣。”

“钦此。”

这种圣旨一旦颁布,那就不可能撤回了。

所以,就算是不同意。

那也没法子。

陈平安之功,足以封王。

他们也没有理由劝阻李世民嘉奖陈平安。

有功必奖,有过必罚。

这本就是帝王的御下之道。

他们站出来劝阻,挡住了陈平安的封王之路,也挡住了自己的晋升之路,还挡住了李世民御下之道。

陈平安也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也被加封为亲王了。

自古以来,异性王好像就非常少。

不过,唐朝时期也不是没有过,杜伏威、罗艺、张柬之等人,也都是异姓封王。

所以,这事儿也没什么好推辞的。

圣旨都出来了。

难道他还能抗旨不尊吗?

“臣,谢圣恩!”

用李世民的话来说,陈平安的功劳其实已经活活愧杀那些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老贼!

当然,这也不过是心中的话。

老贼们有老贼的功劳,也有着他们的荣耀。

当初要不是那些老贼,他现在也不可能坐在这个位置上。

一切真要说起来。

那就是得天独厚,他李世民就是得到了上苍的庇佑,就是真正的九五之尊!

不然,仙人也不会把陈平安送到了他的眼前。

一个赵王。

封地已经不在蓝田了。

陈平安的建言,如今也落在了他的身上。

封地在琼州。

也就是说岭南之南。

那个小岛上面。

琼州也没什么不好。

陈平安现在也有了不少钱。

蓝田那边有着两个工坊,已经富裕起来了。

所以,蓝田就被李世民给收走了,不再是封地,而是国家疆土。

以后,蓝田县的百姓们要给国库上交赋税了。

陈平安打算把琼州打造成为一个旅游胜地,比如,滕王建造的滕王阁。

他在海南建造赵王阁,也不是不可以。

不过嘛。

陈平安不打算建造什么赵王阁。

既然确定了是自己的封地,以后也不可能变了,那就好生地打造。

大唐想要治理好岭南之地。

若是琼州发展起来,前往琼州的那些个才子佳人什么的,也多了。

岭南之地自然也能富裕起来。

毕竟,他已经是赵王,不可能再往上。

想要经营好琼州。

首先要做的就是修路。

陈平安打算修建从高州到琼州的路,顺着海岸线边上修建,这些地方的山势也不是很高,土地也不是那种坚硬的石头地。

至于为何是高州。

自然是不想和那位魏王李泰打交道。

修了路。

还要建造几个工坊。

从将作监那边买下晒海盐的许可证、水泥许可证、琉璃许可证等。

再以高价引导一些老农前往琼州,在那里改善琼州的土地,种植南海之地的特产。

比如火龙果、凤梨、菠萝等。

有了宽大的路,用上大马车,也能快速地运送到高州、九江等地,顺着水路,直接到达长安。

这些果脯、新鲜的水果、水果罐头等,也是非常值钱的。

最后,就是用水泥建造房屋了。

新·农村·建设也能写在规划书里面了。

就这么一会儿。

陈平安的脑海里面就已经有了很多想法。

而李世民先是谈论了对于吐蕃的治理的看法,还有其他番邦纷纷送上了贡品,在这还没大朝会的时候,就再一次送来了贡品,以表示臣服等。

以及,这贞观八年以来的一些总结。

当初的京察天下,然后治理岭南之地,还有安顿那些流民,以及一些山野之中的躲避战火,不问世事的百姓。

以及科举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今年的三场科举考试的成果云云。

最后,才谈到了最近,大臣们把自己家中的儿子们全都送去了将作监。

“朕听闻,诸卿把家中好儿郎们都送去了将作监?”

“这学业还未完成,都未曾及冠的十四五岁的儿郎,都送去了。”

“怎么,好好的书不读,都是学打铁了吗?”

李世民是在半开玩笑地友好发问。

可在长孙无忌等人的眼中,李世民已经有一些不满了。

他只得站出来,行叉手礼道:“陛下明鉴,如今将作监已然成为国之重器,所造之物无不利国利民。”

“臣等也是有心想要让自家的犬子们,能够去将作监学个手艺,也好为国为民,发明创造。”

其他人也都是连忙表示了心意。

李世民看了看陈平安,开口道:“既然尔等都知道将作监乃是国之重器,那自然也应该知道,如今之将作监不是谁都能够进去的。”

“你们把一些聪慧的送过去,朕也不会说什么。”

“怎的,年龄都还没到,连铁锤都抡不起来的,也都送去了?”

“好在,陈卿还是识大体,把一些不合格的人,都给送回去了。”

李世民又对陈平安说道:“这事儿,你做的很好。”

“记住,将作监于大唐很重要,没那个能耐的人,将作监也就没必要养着。”

“不合格之人,该送回去就送回去,该赶出将作监的就赶出去。”

“谁若是胆敢在将作监那边闹事儿。”

“朕第一个不同意!”

陈平安连忙抱拳道:“谨遵圣命!”

李世民这是在给陈平安撑腰。

大臣们也都跟着一起行叉手礼,道:“谨遵圣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