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了半天,气也消了疑惑也解了,张虹也只能接受现实。
冷静下来一想,辅佐周灏另起炉灶对她自己来说也未必是坏事。
这位怪胎将来的上限,绝对不是许凌月能比的。
只要好好运作发展的话,这小子将来绝对会是华娱圈的一股新势力!
毕竟,他的能力太全面了!
…………
网上的争论发酵得愈演愈烈,周灏却依旧是岿然不动,根本没有下场的意思。
与其浪费时间跟黑子较劲,还不如陪小萝卜头们好好游玩一下。
文旅中心那边也是相当够意思,一听周灏要带孩子们出去玩,直接一条指令就吩咐了下去——只要是周灏光顾的景点,一律免费!
于是在接下来的三天里,周灏带着这些孩子走遍了理城的所有景点。
几乎每到一处,必然引发轰动,各路粉丝和吃瓜客满场追着跑。
而在路人的镜头拍摄下,大家很快就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虽然所有景点全部表示免费接待他们,但在游玩结束离开前,周灏总会想办法把门票钱给补上,手段包括但不仅限于——丢“炸药包”、塞“意见箱”、哄骗小朋友去送邮件……
从头到尾,他几乎没有占过一丁点便宜。
而司元村的那些孩子们,也展现出了让人咋舌的高素质。
不管走到哪,都不需要周灏操心,不乱跑不惹事不闯祸,待人接物都是彬彬有礼,在景区吃完东西还会主动帮忙收拾垃圾……
这个表现,让镜头里其他同龄的熊孩子们相形见绌。
如果不是因为事先知道他们的身份,很难让人相信这竟然是从贫困区走出来的孩子……
于是在网络上就逐渐形成了一个奇观——一波人在疯狂黑周老师,“沽名钓誉”、“居心不良”、“拿孩子当炒作工具”……各种帽子不要钱地往他脑袋上扣。
而另一边,每天都有人在追踪那帮孩子的游玩直播,夸赞表扬的声音不绝于耳。
既夸赞这些孩子的综合素质,也夸周老师的教育到位。
教不严,师之惰。
这些出身贫苦的孩子为什么能有今天,大家心里都是门清的。
要是没有周老师,这些孩子估计都还在山沟沟里挖野菜呢!
喷的喷,夸的夸,两股洪流对撞在一起,把各大社媒平台吵得乌烟瘴气……
而就在大家争论得不可开交时,忽然又有人往里面投了一颗空爆弹。
一水的网络大V和营销号,忽然齐刷刷转载了一篇来自“南方系媒体”的最近文章。
《起底‘周老师现象’,一场精心策划的营销骗局!》
265.第265章 图穷匕见
265.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覆盖面是难以想象的。
不过短短两三个小时,这篇捕风捉影的小作文就已经随处可见,进而也毫无悬念地出现在了热搜榜上。
小作文写得花团锦簇,核心内容就一条——从支教经历曝光到销声匿迹半年,最后在万众瞩目的舞台上自曝身份……这一切的一切,或许都是“周老师”的营销计划!
甚至于,那六年支教的动机也值得怀疑——这世界上有几个人能做到整整六年不回家,在那埋头搞支教的?
如果真有那样无私的人,又怎么会在六年后忽然离开司元村,跑去混娱乐圈?
只有一个可能——六年支教,只不过是为了立人设所设的前奏而已!
小作文通篇不过几千字,自以为“睿智”地一步一步推导出了这个结论,然后堂而皇之把这篇文章给发了出来……
联想到之前网络上突然急转弯的舆论风向,很多事情一下就能看清楚了。
“过分,太过分了!”小兔几气得脸都涨红了,“从头到尾都是自己的臆测,这种泼脏水的文章也能发出来?根本就是颠倒黑白!”
许凌月的脸色也有点难看,仔仔细细读了几遍后,她不由皱眉道:“好强的针对性,你得罪过这家媒体吗。”
“没有。”周灏摇头。
“那你得罪过这个记者?”林夕娜也好奇问了一嘴。
“也没有。”周灏摇头道:“据我估计,这事很可能并不是针对我这个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