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1 / 2)

从一开始的震惊到现在的接受,科学家们大脑经过了剧烈的风暴过程。

当试验全部结束后,他们欢呼何雨柱研发的飞控系统确实比国外的好用啊。

按照气象卫星研究计划执行,试验结束后,开始进入生产。

何雨柱研究卫星是很快的,时间主要耽误在生产上了。

他不能用技能生产,只能找厂家生产,不过,也就在等一个月。

这天,何雨柱给科研所的人开会。

“我们要生产三颗星,一个发射到轨道上工作,一个在轨道上备份,一个在地面备份。”

“三个飞行试验星的生产,总装,试验,发射,一般需要12个月的时间。”

“每颗飞行试验星在完成总装后,先在地面进行环境模拟试验。”

“试验条件与实际飞行的条件相同,试验项目一般与鉴定星的试验项目相同。

“这种试验的目的是为了考核质量,免除早起较高的失败率,保证和提高卫星在轨道上工作的可靠性。”

之前失败的卫星就服役了39天,其实是失败的。

这次试验自然不会发生之前的事情。

接着,何雨柱话锋一转道,“一个月后,卫星制造厂也把主要部件生产出来了。”

“之后进行组装,试验,发射,这一过程我们可以缩短……五天。”

何雨柱说完,全场哗然。

一年的事情,五天就可以完成。

大家呆住了,都以为自己的耳朵不好使了。

何雨柱却胸有成竹,“大家不用震惊,我当然也理解大家的心情,觉得这是不可能的实现的。”

“但是,这就是我们华夏国的速度,从前不敢想的,大家现在完全可以相信我。”

“而华夏国的速度,将有我们这一代来创造。”

何雨柱的一番话,说的是慷慨激昂,在场的人都被感染了。

都起来鼓掌,但是有赞同的,也有反对的。

张博士就一直没说话,他在这里是最镇定的一个。

他其实心里不太信。

毕竟,何雨柱都说需要12个月了,就说明时间会很长。

就算在快,也不能五天就完成一个需要地面和轨道协作的试验啊。

张博士是从特殊年代过来的,当初他吃过这方面的苦,他真的怕当年的事情再发生。

如果连科技都搞假大空,那他们作为技术人员难道没有责任吗?

张博士去找上级领导汇报。

“领导,这件事我不知道该不该跟您说。”

“有什么情况你如实反应。”

得到领导首肯后,张博士说道,“我觉得何总工做事有些不靠谱。”

领导对他的话很有兴致,“你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呢?”

“我觉得他有点冒进了,模型的事,总工说五天试验全部结束”

“我觉得这根本就不可能的,一个试验从论证到试验需要测算很多数据,可不是简单的几天就能搞好的。”

“你的看法也有道理,不过,他的参数我看到了,确实是做出来了。”

“参数出来了,那是他熟悉的系统专业,可这是研究卫星,可不是发明一个什么学习机那么简单。”

张博士的话也让领导陷入了沉思。

他这几天也在关注“611”的研究,他看到了参数,还以为计划论证要等一段时间呢。

没想到,三天就被何雨柱测算出来了。

为了证明张博士说的问题,领导找来老院长核实。

他问了当时会议的情况,老院长和张博士说的基本一致。

第454章荣耀之声军令状

而老院长唯独没提五天卫星上空的事。

领导却说道,“这事你既然知道,为什么不上报呢?”

“领导,不是我不汇报,我正在家里写报告,报告里有当天开会的详细情况。”

说着,老院长将报告拿出来,递给领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