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电影院(1 / 2)

🎁美女直播

星光电影院

暗宇识微光:深空、梦境和时间之外的科幻故事

【一、喜欢电影的女孩】

距离《天街》杀青还有不到一周了。

再补拍几个天台的镜头,最后一片拼图就拼接完毕,这部电影也算是完整了。

邢鸽作为导演,这几天应该正是最忙的时候。不过今天,他却早早地叫停了剧组,独自离开了。

夕阳即将沉入山头,这个小城的所有建筑都被染上一层类似锈蚀的颜色。邢鸽抽动鼻头,他已经分不清那股冰冷铁锈的味道是来自记忆,还是真的属于现在的小城。

街道边稀落的路灯亮起,空气很快冷了下去,他拉紧衣领,在文化广场前面找了一道石条凳坐下,开始吸烟。

在他小时候,这个广场上一到晚上还总是挤满了人,他们放着嘈杂的音乐,翩翩起舞。灯光只亮在广场一角,广场上的人们互相看不清楚面容,只能用夸张的舞步互诉衷肠。这些人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又什么时候不再出现,邢鸽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他只是盯着现在空荡荡的文化广场,慢慢抽烟。

「邢老师,您好!您……还抽烟呢?」一个问候从后面传来。

「不过肺,吸进去就喷出来了。」邢鸽回头,露出笑容,「我只会这么抽。」

来者在黑暗里看不清面容,只看得出是一名穿着时尚的年轻女孩。

「能再次约老师出来,真是太荣幸了!」女孩整理了一下风衣,在邢鸽的旁边坐下。

「哪里的话,」邢鸽说,「现在还有您这样……这么关心小众电影的年轻人,荣幸的应该是我才对。」

之后他们开始谈论电影,从现在盛行的翻拍作品,一直聊到一百多年以前的原作,以及它们的导演。

那些群星之中,女孩说自己最喜欢斯坦利·库布里克,喜欢最早的《2001太空漫游》,并觉得后来翻拍的《2025太空漫游》《2051太空漫游》《2076太空漫游》都不太行。

对于邢鸽这种老炮,聊起这种过于响亮的名字虽有些不够硬核之嫌,但考虑到对方的身份,不能要求太高,再加上她说得确实也没错,邢鸽只能诚恳点头,进入下一个话题。

谈话进行得很愉快,不知不觉已经月亮高挂,夜色更浓。邢鸽越说越起劲,正想站起身来比划某个经典的电影动作时,发现自己的脚已经冻麻了,这才发现时间已经过去太久。

「那个……有些晚了,我该回去了。」女孩也终于找到话头,尴尬地笑笑,有些迟疑地说。

「哦哦,不好意思不好意思。」邢鸽说,「我有点得意忘形了,哈哈。」

「没有,没有。」女孩说,「邢老师谈起电影的时候,很有魅力。」

「见笑了。」邢鸽挠了挠头,「那你怎么回去?」

「没关系,我就住附近。」女孩说,「那我先走了!」

「哎。」邢鸽说,「我也该回去了。」

二人分别之后,邢鸽脚步轻快。他走过黑夜里只亮着寥寥几盏灯的混凝土高楼,走过工学院前面锈迹斑斑的铜质火箭,走过学校前阴郁而整齐的高大雪松,回到了家中。

他哼着歌,熟练地戴上全息眼镜,进入了他自己的剧组。

剧组还是他离开时的样子,天台的布景已经搭建好了。演员们在一边整齐地坐着,面带微笑,等待他发号施令。

邢鸽看着那些美丽的建模,那是属于他的角色。那些贴图后面现在只是一具具空壳,但在电影完成的那一刻,他们在观众眼中就将成为故事中真正的人物。

邢鸽给自己拍了拍手。

「好了,完成剩下的工作吧。」

【二、5000元的外卖】

「女主再往前一点,离边上近一些。」邢鸽说。

女主演「琉璃」保持微笑,向前平移了一点距离,扶着天台的栏杆。

「下面来点群演,整成下班的样子。」邢鸽对着楼下说。

楼下空无一人的街道瞬间人潮汹涌,往来匆匆——只是都一动不动。

「太阳,再向下一点,我们要的是夕阳一点的感觉。」邢鸽看了看天空说。

天空中的太阳向下了一些,停住不动。

「给点风声。」邢鸽说,「大点,再大点……不对,不是这种。算了,我给你模拟一下。」

邢鸽闭上眼睛,回忆那种感觉。

不多时,周围刮起了风。那是邢鸽熟悉的,高中时代下课时候的风。

「不,不太对……」邢鸽坐下,风声一直刮着。

《天街》讲的是一个小城的少年「天」,突然发现了站在某个天桥上可以听到未来的声音,他尝试跟未来沟通,并跟未来的一名少女「琉璃」建立联系的故事。

其他的镜头基本已经完成了,就是剩下最后结局的片段。那种感觉他始终没办法完全抓住。

「今天先这样吧。」邢鸽想着,让风声又大了一些,他在风里闭上了眼睛。

摘下眼镜的时候,天已经大亮了。

邢鸽看了看表,自己点的外卖应该快来了,邢鸽打算等外卖来吃完再休息。

昼夜颠倒现在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毕竟在全息世界里天的亮暗全由自己决定。邢鸽退出,只是因为太累了。

尽管拍摄流程已经极度简化,不需要他扛着摄影机去实景拍摄。但所有的布景都需要他自行在脑海里构建,才能被读取到全息世界中。大到远中近景的搭建,中到演员的外貌体态,小到服饰的花纹、路边的装饰,都需要他亲力亲为。

邢鸽捂着额头,什么都不想去想了。他从诅咒这项技术,到慢慢体会到其中的快感,沉溺其中,再到现在全息世界已经变成他生活的一部分,他整体上还是感谢它的。他希望拍摄的电影,在现实中拍摄已经不可能了,只有在全息世界里,他才可以实现这个愿望。

半梦半醒之间,邢鸽打了个激灵,他发现外卖定好的时间已经过去一个小时了,而外卖一直没有来。

又等了半小时,外卖终于来了。

送外卖的大哥面黄肌瘦,穿着单薄的衣服,看来是许久没有换过。但他的神气高傲非常,在门口嫌弃地打量着邢鸽家的大客厅。

「是你点的?」大哥拎着饭盒问。

「您辛苦……」邢鸽低声下气地说。

「怎么支付?」大哥说,「全息码还是全息币?」

「……现金支付。」邢鸽挠挠头说。

大哥挑了挑眉:「哦,5000,这是我的码。」

「啊,之前不是4100吗?」邢鸽说。「营养盒100,运费4000。」

「全息币又涨价,有人给你送就不错了!」大哥说,「在里面直接挣全息币不比这个轻松?出来要是挣不到两倍,谁来给你干?要么就攒全息币,整个维生装置去。在这拿现金还讲什么价啊,饿死你得了。」

「您说得对,您说得对……5000就5000吧!」邢鸽不敢顶嘴,前几天来送饭的已经被邢鸽两句话气跑了,害得邢鸽自己骑车去五公里外的自动贩卖机买了营养盒,而现在他已经饿得不行了。

在银行卡里划走了不菲的几天饭钱,邢鸽不禁感叹幸亏老爸还给剩了几百万,要不然吃饭都要吃不起了。在他小时候,5000块是他老爸一个月的工资,但现在找一个人给你送一顿饭都险些不够。

等这些钱都花完,我也去给人送营养盒来赚全息币吧。邢鸽这样想。对比现在绝大多数人来说,他觉得自己已经算相对能适应现实生活的了。

再说,现实世界的钱,大概只会越来越没用吧?

世界从什么时候变成这样了呢?

邢鸽又看向了摆在桌上的全息眼镜。它通向另一片深邃广袤的世界,它的出现也永远地改变了现实中的世界。

【三、全息世界】

邢鸽的全息眼镜继承自他的父亲。

父亲是当地影院的电影放映员。这个小城只有一家影院,自然也只有一个放映员。他不光负责放映电影,还负责遥控4D电影的喷水摇座椅开关。至于更高端的8D电影、环幕电影,这里通通都没有。

受父亲工作的影响,小邢鸽从小就喜欢上了电影。4D电影那种沉浸式的体验深深震撼了他,无论是刺激的冒险还是壮丽的景观,仿佛都近在咫尺一般。他也曾经很自豪地跟同学说过,电影院里的电影都是他爸爸放的。

有一次,在作文里,邢鸽写了自己父亲的工作,并且希望自己将来长大后可以当一名电影导演,他希望能够拍摄出真正让观众沉浸其中的电影。作文获得了满分,他兴冲冲地去找父亲签字,父亲阅读后的表情则有些令他不安。

「电影都是假的。」父亲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没什么意思的,你还是多做点实际的工作,怎么样?」

那之后,小小的邢鸽意识到,父亲可能没有那么喜欢电影。他再也没有在父亲面前提过电影相关的事情,他只是把这件事深埋心底,幻想从未破灭过。

邢鸽当时未曾想到,没过几年,那种真正让观众沉浸其中的电影,居然成为了电影最普遍的形式。

在21世纪30年代末期,那时候「全息世界」还被叫作「元宇宙」,一项后来被称为EI(Electroencephalograminterpretation脑电波翻译)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彻底点燃了这个当年被搁置许久的「宇宙」。

这项技术最早在1960年就由科学家提出,但不可以将人脑的电信号接入计算机控制系统,使二者完成某种程度上的「交流」。可是直到2020年,人们也只能做到通过读取脑电波来输入文字,运行简单的指令。对于人脑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计算机束手无策,完全无法理解。

突破发生在2037年。一名实验室的研究生在误操作之下,将给感应小白鼠脑电波的电极电量异常增加,电流直接击穿了小白鼠的海马体,之后又再次误操作,将电源再次增加,直接导致了线路短路,实验室启动了备用电源。

然而在这电源切换的一瞬间,输出端的屏幕上展现了一个异常的图像。这一现象被旁边的布伦特·库尔图瓦敏锐捕捉到了。

一年以后,他宣称自己成功复现了那天晚上他所见到的图像,那是小白鼠对于死亡的「想象」。

他还在论文中写道,将电信号还原到最基本的信息,再利用这些信息去重新在计算机上构建语句或图像是非常愚蠢的,因为人脑与计算机运行逻辑完全不同。

而那天晚上异常的电击,令小鼠的大部分意识被毁坏,反而令海马体临终的悲鸣最大程度简化,进而被计算机所读取。

那一段信号可以完整解码为一张图像,这也正是输出端屏幕上图像的来源。而布伦特通过这一年的实验,已经成功模拟了小鼠的海马体那晚的状态——换句话说,人类第一次读取了动物的「思考」。

那之后这项技术更加突飞猛进。2037年下半年,另一位科学家海伦·塔利通过改进计算机端接入信号的算法,成功读取了小鼠脑电波形成的三维模型。

2038年,塔利与布伦特各自连发论文,几乎是一个月一篇的速度公布着自己的研究成果。这一年,他们通过对于这些大脑被部分破坏的小鼠思维的研究,逆向模拟了正常小鼠思考的脑电波,并且成功读取了正常小鼠的思维。

而在十一月份,另一份论文的发出,彻底产生了爆炸性的效果。

一名叫李科的年轻科学家,成功用计算机复现了灵长类生物的思维模型。在实验中,他们读取了关在笼中倭黑猩猩的思维半个小时,并且把这些思维以影像模式呈现了出来。用他的话说,最终成品「简直像是模拟倭黑猩猩第一视角而拍摄成的影片」。

最终,在多方运作之下,李科获得了一个机会,那是人类第一次以脑电波转计算机信号的方式,向外界展现自己思维的机会。

很多人还记得那段录像。

戴着眼镜一脸微笑的李科,将摩托头盔一样的设备扣在头上。然后他开始调试数据和仪器,视频里只剩各种设备运转的嗡嗡声,没人解释也没人帮忙。经过几分钟的调试,他靠在靠背上,比了一个ok的手势。

一个老者出现在镜头里,那是他的导师,海伦·塔利。

海伦在一旁对着李科缓缓说道:「现在,请想象一个立方体。」

旁边的黑色荧幕上,突然泛起了一阵涟漪,如同散沙聚成宝塔,一个缓慢旋转的立方体逐渐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立方体也越来越具体,它逐渐变得更标准,而后似乎拥有了金属的质感。但很快,它变成了一块褐色的土块,顶部还有绿色的草皮。

「哦,不要想你的《minecraft》了!」海伦哈哈笑道。

李科也哈哈地笑着,屏幕上却变成了他游玩《minecraft》时候的第一视角。

「不要胡思乱想,我们在录像呢。」海伦说。

「没问题的,我能控制要显示什么。」李科在头盔里,看不清他的表情,只看见他对镜头竖起大拇指……

这个视频迅速占据了各大新闻的头条,其应用的潜力之大,就算对于这方面完全不懂的人,也能深深体会得到。

已经沉寂了十几年的「元宇宙」再次被想起,这时候它更名为了「全息世界」。由Balve公司创建的第一个「全息世界」于2039年发售,不需要其他任何外设,只需要购买299美元的「全息眼镜」即可进入其中。

由于「EI」技术的发展,在「全息世界」中构建物体的成本几乎归零,所以随着大量玩家的涌入,这个世界的内容量立刻膨胀起来。

看到这个新闻时,邢鸽意识到,他预想中的电影模式,马上就要来了。

果然,全息世界在几个月以后就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沉浸式」电影《战争游戏》,在这个电影中,观众将扮演影片中的一名角色,完全进入电影的世界。因为构筑世界的成本前所未有地降低,《战争游戏》所营造的电影世界的真实程度,是之前所有全景电影都无法比拟的。

邢鸽看着影评只能干瞪眼,这个小城距离最尖端的科技产品,还是太过遥远了……

直到这时候,「全息世界」其实还是小众人的狂欢,并不是所有人都幻想在那样的世界生活,最多也就是当个新奇玩意玩玩。然而事情在几年以后发生了变化。

似乎是一夜之间,一种名为「全息币」的虚拟货币成为了投资热门。与以往完全虚拟的货币不同,这种货币是可以直接进行流通的。只是流通的空间,是在Balve的「全息世界」之中。这是这个虚拟世界的「法定货币」,是在这个新世界生活必备的资源。

几天之内,1全息币在市场上已经达到了2万美元的高价。

「全息世界」以极迅猛的姿态迅速进入大众的视野。

全息币的总量是固定的,一共是150亿个,这是Balve声称「全息世界」所能容纳的人数上限,同时也是那时候世界人口总量的2倍。而更令人疯狂的是,每个人理论上都有获得全息币的机会,而且获取的方式也是非常简单。

只要作为新用户,登录一次「全息世界」,即可获得一枚「全息币」。每邀请一位新用户登录「全息世界」,即可额外获得一枚「全息币」。而这名新用户再次找到新用户时,最开始的这名用户也会获得一定比例的「全息币」。

具体的换算规则那时候已经没多少人关心了,他们只知道:越早入局,赚得越多。

邢鸽还记得,那是2046年的夏天。还在高中的他回家之后发现,自己的父亲居然购买了一台全息眼镜。那是他梦寐以求的东西。

然而父亲只是让他登录了一次之后,便不允许他碰这台机器。

后来根据邢鸽的换算,那个暑假,父亲一共至少搞到了50多个全息币。他之所以能换算出来,是因为父亲在全息币最高价的时候,将它们全部抛出套现了,他们家一夜暴富。

「这东西全都是虚的。」父亲掂量着那轻轻的全息眼镜,「都是泡沫罢了,不长久。」

那之后,父亲再也没有去过电影院。

邢鸽想到了父亲评论电影的那天,似乎有些能够理解他了,原来这就是父亲所一直追求的「真实」。无论是电影,还是新玩意,不过就是南柯一梦,总会过去的。

不过父亲其实漏算了一点:风潮的确总会过去,然而风潮之后,世界却会切实发生改变。

【四、真实与虚拟】

各国政府很快发现,国民们进入「全息世界」中生活的比例越来越高。而让其他人真正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是芬兰政府首先宣布,将在全息世界中以相同架构成立政府,并欢迎全世界玩家成为其「虚拟国家」的国民。

迫于压力,其他国家也纷纷效仿。当然也有国家在联大提起抗议,要求全球禁止全息世界中的政治行为,但是因为那时已经骑虎难下,全息世界如一股风潮,已经席卷了整个世界。这个动议未能获得通过。

「就如同20世纪的人不能取缔电能,退回蒸汽时代。」缅甸代表的话代表了会场内大部分代表的想法,「我们也不能取缔全息世界,假装它不存在。因为这是人类的又一次技术革命。」

而EI技术的又一次革新,更加推进了这个进程。那就是感觉的输出。

由于破解了脑电波与计算机之间的联系,这使得将代码转录为部分感觉成为可能。视觉早已解决,嗅觉、味觉、触觉也被科学家成功模拟。

由此,世界正式分为了「真实」与「虚拟」。不如说,是「虚拟」的兴起,与「真实」的衰落。

只需要摄取维持生命体征的食物和水,用户就几乎可以在全息世界中获取任何现实世界中难以获得的经历。当然,为了避免无节制的使用导致可能威胁生命安全的情况,这些功能的使用,全部都需要通过支付「全息币」来实现。而在最初获得的全息币被消耗殆尽之后,用户可以选择在全息世界中「工作」以赚取全息币。

全息世界中的工作是以时间为单位计算,即处于「工作」状态下,每单位时间结束后可以获得一定量的全息币。而工作内容是的工作流程为模板,用户可以自行选用。当然用户也可以自行设定工作内容,并且在工作过程中随时更改细节。唯一的限制就是工作内容确定之后,每个月才有一次完全更换的机会。

比如一直在全息世界热度排行前列的「床垫试睡员」工作,用户的工作就是在全世界各种酒店的模拟环境下,在床垫上躺到工作时间结束。用户可以自行选择酒店的位置和形状,可以自己设计装潢甚至窗外的景物,可以设定随时可以用来品尝的工作餐(当然必须要在现实中进餐过后才被允许使用此功能)。

换句话说,用户在全息世界中投入的时间,可以换成更久游玩的时间。只要在「相对规定」下消耗时间,就可以换取完全无规则享受的时间。这种机制使得许多人几乎完全放弃了现实中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全息世界中去。

Balve为这类人量身定制了全套维生设备,只是需要不菲的全息币去购买。现在能够使用这些装置的,也就是成天泡在全息世界里「工作」的用户,以及现实中财力足够雄厚去换取全息币的富豪了。

对于无法购买维生设备的用户,Balve则是推出了名为「营养盒」的产品。那是一种廉价的压缩食物,在饮水充足的情况下可以维持人几天的生存。在现实中生产销售这些营养盒的员工,可以获得比在全息世界中「工作」高一倍的薪水。然而应聘者其实寥寥。

「我几乎无法忍受现实世界了。」新闻中接受采访的中年人泪流满面地说,「我宁可用全息币去购买营养盒,也不愿意在现实世界多待一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