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秦良玉与白杆兵(2 / 2)

🎁美女直播

【三阶兵种:白杆钩爪射手】

【装备要求:精致钩爪,精致山地弓】

【特殊加成:增加山地环境的行动能力,弓箭伤害增加20%】

【说明:可以利用钩爪在山地快速行动的远程兵种】

不过白杆兵的钩爪与山地弓、藤盾等装备都需要重新打造,所以建立还需要一些时间。

山地弓与藤盾并不能用普通的弓箭盾牌代替,这些装备在选材上选择了适宜山地作战的材料,不容易受潮影响战斗性能。

墨家匠作坊内,水排鼓风炉昼夜不息。

打造钩爪需取滇南精铁,经九锻九淬方成;藤盾必用湘西老藤,三蒸三晒乃具韧劲。

所幸秦良玉携来《白杆兵械图鉴》,其中记载“阴干柘木三年可为良弓”等要诀。

当然,一些材料由于准备时间较长,经验丰富的墨家工匠,根据材料性质使用了一些替代材料。

曹操观后也感叹。

“昔有青州兵,今见白杆阵,得此劲旅,何愁山岳不宁!”

不仅仅是曹操营,经过连场大战淬炼的汉军部队,已经在全军范围内逐渐普及三阶兵种的建制。

此刻回望,汉军推行的精兵战略已然显露锋芒,在龙国大地上掀起了冷兵器时代军事体系的重要变革。

在当前的国战格局中,列国普遍采用‘阶梯式’兵力配置:以大量一阶兵种作为前阵消耗敌军,二阶兵种作为支撑和协助,真正决定战局走向的三阶精锐往往不足全军十分之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种兵力结构源于古代战争残酷的消耗特性——正如兵家所言"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即便是装备精良的精锐,在攻坚战中亦会折损超过一成。

正因如此,培养成本高达普通士兵五倍甚至十倍的三四阶兵种,始终是选手们难以承受的战略资产。

汉军却通过战术革新打破了这种桎梏。

戚继光《练兵实纪》,首创"鸳鸯阵"治军体系。

这种将十一人编为独立作战单元的新式阵法,通过各兵种的立体配合,在战斗中造成了极为夸张的战损比。

这种颠覆性的战术突破,使得汉军三阶兵种的实战损耗率比之其他国家骤降九成。

支撑这种战术优势的是完备的军事工业体系。

墨家冶铁坊采用“灌钢法”锻造的鱼鳞甲,重量较传统札甲减轻三成却增强两成防护;制造的刀枪兵器也更为锋利,并且可以批量制造。

这些装备与经过严格训练的士卒相结合,使得汉军重步兵在对抗敌兵时,能够更从容的互相配合,大大减少伤亡。

这场军事变革或许在未来会深刻改变国战中的战争形态。

当敌人还在依靠个人勇武冲锋时,汉军已经建立起完善的兵种协同机制。

通过汉军多场实战记录显示,由鸳鸯阵变形改编组成的混编部队,其作战效能是传统方阵的三倍有余。

这种质变使得汉军能够在保持总兵力不变的情况下,将战斗力提升三倍,成为国战中真正的精锐之师。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精兵运动并非简单追求数量增长。

通过募兵环节的属性加持,汉军士卒几乎都具备“力开五石弓、日行八十里。”的个人能力。

正是这种精兵思想,使得汉军最终锻造出令四方胆寒的钢铁雄师。

不过最令伍兴惊喜的还是象兵部队。

喜欢国战:吕布拜我义父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国战:吕布拜我义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