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2 / 2)

“那我儒家那些广为流传的内容他又岂会不了解呢?”

“这样的考题,既能避嫌又能起到考察之效。”

“确实颇为高明。”

“能把这些考题都作答出来的考生,想必儒学造诣不会低到哪里去。”

“长公子,这科举考试终究是为了选拔人才。”

“而非重点研究一门学说。”

“所以,如此出题实际上反而更符合陛下的心思。”

扶苏听后不由得沉默了良久,而后点了点头:

“原来如此,是弟子思虑不周了。”

扶苏终究还是把这科举,当作了一种探讨学识的途径了。

然而这东西本质上只是一个选拔人才的工具罢了。

怎么样才能够选拔出更好的人才,才是科举所需要注意的。

至于学习性?探讨性?

显然不是科举考试的第一要务。

要探讨儒学,自己私下探讨不就行了。

淳于越微微点了点头,随后问道:

“今日最后的策论一题,公子是如何作答的?”

扶苏当即将自己的“以礼治国,平天下”、“如何重回尧舜之治”的作答内容讲了出来。

淳于越听后微微点头:

“不错,公子所言倒是言之有物,并非是空空而谈。”

“深得儒学精髓。”

随后,又暗自叹了一口气:

可惜陛下似乎并不喜欢这一套理论。

虽然淳于越很满意扶苏的答案,但是这公子的试卷。

终究是由陛下来评判。

对于陛下的态度是什么?

淳于越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

“那关于仙术的意义呢?”淳于越继续问到。

扶苏回忆了一下:

“发展仙术的意义在弟子看来,其实在于能够造福天下苍生。”

“符合我儒家的「民贵君轻」的思想。”

“弟子认为,应当主要发展那些利民的仙术来善待天下百姓。”

“只要百姓富足,天下自然便会稳定。”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我大秦亦可重回尧舜之治。”

淳于越听后点了点头,这个作答倒是也没有太大的问题。

自家弟子没有一味强调以礼来约束。

也算是见解独到了。

正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这话虽然是管子所言,但是放在儒家学说上也并不矛盾。

看来此次科举作答,公子应该还是十拿九稳的。

淳于越捋了捋胡须,暗自想到。

“希望陛下,能够尽早改变思想回心转意。”

“一味以法治国,不可取啊。”

——

科举考试了,最高兴的人不是一众考生。

而是某位被关了两个月的出题人。

。。。。。。

柱下史张苍府上。

时隔两月。

张苍终于回到了日思夜想的家中。

“黎姬!黎姬!”

这是张苍那那位刚刚产子的小妾。

“快,奶水!”

黎姬则是有些为难的道:

“夫君你这一去足足两月有余。”

“妾身前几日已经断奶了啊。”

张苍听后。。。。。。忽然很想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