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轻声说道:“父皇,您考虑的是勋贵会不会谋反,但英儿考虑的是不是咱们自家人谋反,你们的出发点都是不同的。”
洪武大帝叹了一口气说道:“咱想着他们也没那个胆子谋反呀。再说不还有你嘛,他们那个敢生出谋逆之心?”
:“父皇,弟弟们不会有谋逆之心,但是谁也预料不到,以后他们的子孙后代会不会谋反呀。”
朱标继续说道:“父皇,大明目前的百姓还是比较少的,等将来百姓越来越多,生民空前绝后的增长的话,那么现有的土地压根无法养活那么多人,到时候怎么办?把勋贵、藩王的土地赏赐给百姓们吗?还是让百姓去开垦新的土地?”
:“父皇,藩王和勋贵一定不会同意把他们的土地分配给百姓们的,毕竟赏赐容易,收回来就难了,另外就是藩王们去往大明疆域以外就藩,那也得依着朝廷的指令行事呀,即便是将来藩王的后辈子孙选择自立为王,不听从朝廷的旨意,也不会对朝廷造成什么影响,充其量就是坐下来谈一谈,倘若这种事情出现在咱中原,有人选择谋反,那么受苦的最终还是百姓。”
洪武大帝轻轻点头说道:“你说的也有道理呀。”
:“这件事情暂且就先这样吧,毕竟等他们从军事学院出来,还需要三四年的时间呢,现在咱们谈论这些的确是有些过早了,不过呢,你也要在打探打探他们的意思,如果有了改变,记得给咱汇报下。”
朱标轻声说道:“父皇,孩儿知晓了。”
对于任何事情,洪武大帝向来都会想的多一点。
这种性情是洪武大帝当初从义军中脱颖而出的原因所在。
便是当年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时,洪武大帝就反其道而行之,认为陈友谅绝对不会选择从侧面逃离,而是选择正面与自己硬刚。
那个时候陈友谅也觉得洪武大帝会把兵力部署在其他薄弱的地方,压根不会想到自己会选择正面硬刚。
谁知道洪武大帝的猜测是准确的,陈友谅最终真的选择了正面硬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