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这段时间的接触,陈元生发现这个老赵虽然是一个集团的副总,但整个人身上带着明显的江湖匪气,豪爽、大气,不世俗。
这种现象在九十年代很常见,不少混江湖的人,一旦傍上某个大船上岸,便能受到重用,迅速崛起。
…………
呆弯芯片行业的几个大佬有个共同的特点:确定目标之后,推进、推进、再推进……
张茹静如此,张钟某如此,梁某松也是如此。
这种高效率的工作风格,是呆弯晶圆代工行业能够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些人都能称之为工作狂,张茹静被称为建厂狂魔,在德州仪器期间,用不到四年的时间,主持了德州仪器在全球10个厂子的建设和运营。
效率之高令人头皮发麻!
这次,陈元生也见识到了张茹静的高效,深刻体会到了头皮发麻的感觉。
从上次在香港7月12号晚上见面,到今天8月6日,满打满算25天时间,张茹静在呆弯已经给他联系到了76个人。
第一批来青州的14个,其中8个是负责贴片电阻、电容产线的;另外6个,是负责存储芯片产线的。
这14个人是先头部队,负责设计建厂相关事宜,等厂子和设备差不多了,后续人员马上到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些人,要么是张茹静通过关系重金挖来的,要么就是他信任的嫡系人员,有的甚至是当初在德州仪器就跟着他的人。
陈老板不是许诺给他20%的股份吗,张茹静直接从股份拿出一部给分大家。
干好了,不但拿高工资,还能拿分红。
说白了,没资金动力,这帮人谁也不愿意来内陆。
不过,按照陈元生提前的交代,这些人的关系是保密的,他们首先去的香港,然后再转到大陆,目的也是尽可能避开一些政策敏感。
随着这些人的到来,焦卫国身上的担子轻了,但是权力也小了,以后大概率就是个工程监督和后勤管理者。
指望这帮呆弯来的工程师们听你的,想都别想,再说焦卫国也不懂啊。
而且张茹静计划的非常周到,来的这14个人,都提前安排好了职务和工作内容。
那个四十一岁的郭涛,负责贴片电阻、贴片电容产线的设计工作;
那个三十八岁的郑天仕,则负责存储芯片车间的设计和设备调试工作。
来了就能直接接手厂房建设工作,相当给力。
“干吧!”
虽然这帮人的平均月薪在6万人民币以上,但如果没有张茹静的帮忙,陈元生也不可能找来这么多能直接上手的人才。
没有任何欢迎仪式,在一个半小时的座谈会之后,陈元生当场拍板:大家先住在酒店,立刻投入工作,焦总负责好这帮工程师的所有后勤工作,包括员工招聘,一切以建厂、调试、生产为导向,力争在年底之前,新厂投产。
陈元生也想看看,张茹静找来的这帮人,能给他带来多大的惊喜。
…………
喜欢重生:先知的我,一路狂飙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重生:先知的我,一路狂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