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听了刘翊的话,纷纷点头称是。只有贾诩微微皱起眉头,似乎有些不满。但他也知道,刘翊的决定已经无法改变,只能默认了这个方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只是……”刘翊继续说道,“我们出兵的时机一定要把握好,过早出兵可能会让公孙伯圭觉得我们别有用心,过晚出兵则可能导致战局不利。
所以,我们必须要等公孙伯圭与袁绍决战时,再出兵偷袭袁绍的老巢邺城,这样才能确保我们的利益最大化。”
众人听了刘翊的话,纷纷陷入沉思之中。他们知道,这场战争的胜负关键在于时机的把握,如果错过了最佳时机,那么整个局势便会脱离预先的设定。
因此,他们需要仔细考虑如何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以确保能够抓住胜利的机会。
商定好细节后,刘翊便开始给公孙瓒写信。信中详细地阐述了自己对当前局势的看法,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公孙瓒的信任和支持,表示愿意全力以赴协助他战胜袁绍。
此外,刘翊还在信中回忆起了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过去共同经历的点点滴滴。
刘翊在信中表示将会全力支持公孙瓒与袁绍作战。他承诺届时会派遣军队攻打邺城,扰乱袁绍的部署和军心,从而为公孙瓒创造有利的战机。
派人将信件送给公孙瓒后,刘翊便按商议的内容开始调兵遣将。又给张辽下令将天狼军全部调往上谷郡,不干涉袁绍与公孙瓒在涿郡的军事行动。一切安排就绪后,只待公孙瓒与袁绍再度开战。
界桥之战没过多久,公孙瓒再次出兵龙凑,结果却被袁绍打败,无奈之下只好退回幽州休整。当他收到刘翊的书信时,心中因为战败而产生的阴霾渐渐消散。
作为一个常年征战的将领,公孙瓒深知刘翊信中的深意。只要自己能够出兵拖住袁绍的主力部队,然后让刘翊出兵袭击袁绍的后方老巢,那么袁绍必然会首尾难顾,最终失败也是必然的。
就在公孙瓒沉思如何与刘翊联手击败袁绍的时候,突然有亲兵前来禀报:“主公,袁绍围困故安多日未能攻克,如今正在退兵!”
公孙瓒闻言大喜过望,他知道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他毫不犹豫地点起三万大军,趁着袁绍撤军之际发动了突袭。
这一场战斗异常激烈,公孙瓒率领的军队士气高昂,一举斩杀了六七千名袁军士兵。他们一路追杀袁军,一直追到了平原地区。
抵达平原后,公孙瓒立刻任命田楷担任守将,负责防御袁军的反击。
初平四年,正在与袁绍对峙处于劣势的公孙瓒又与幽州牧刘虞发生了摩擦,这也为公孙瓒的败亡埋下了伏笔。
汉灵帝当初听取刘焉建议设立州牧本来只是一个不得已的临时方案,让州牧取代刺史,统领地方的军、政、民大权。这一安排本意是让州牧能够更有效地管理地方事务,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引发了一系列复杂的问题。
在其他州,州牧的权力得到了充分体现,可以较好地统筹各项事务。然而,在幽州这个特殊的地区,情况却截然不同。由于幽州地处边疆,北部与乌桓、鲜卑等少数民族接壤,朝廷为此专门设置了降虏校尉一职,由公孙瓒担任。
尽管降虏校尉一直在幽州任职,但他们的任命却是由朝廷直接决定的。从官职级别上看,幽州牧高于降虏校尉,但降虏校尉并非幽州牧的直接下属。
因此,幽州的主要军事力量实际上并未完全掌控在幽州牧刘虞手中,而是由公孙瓒所率领的军队负责抵御北方的少数民族入侵。这种局面导致了幽州内部的权力制衡和矛盾冲突。
而且更为过分的是,之前的幽州刺史有为降虏校尉、破虏校尉带领的军队供应军需的职责。刘虞当了幽州牧之后这个职责自然也延续了下来。
但是公孙瓒之前攻打乌桓、鲜卑,刘虞供应军需那是理所应当的事。可是如今你公孙瓒和袁绍他们大打出手,刘虞自然觉得我没有义务为这个事给你公孙瓒供应粮草。
公孙瓒和刘虞因为对外族政策的不同看法而产生了矛盾,现在又因为粮草问题进一步激化了他们之间的冲突。
两人开始通过书信互相攻击,公孙瓒担心自己在蓟县不安全,于是在蓟县外面建造了一座小城作为自己的住所。
公孙瓒搬到小城中后,刘虞多次以公务为由要求公孙瓒回到蓟城,但公孙瓒总是找各种借口拒绝前往。
刘虞心中愤怒不已,决心除掉公孙瓒。毕竟这样一个不听话、手握重兵的人,如果不加以处理,后果不堪设想。
喜欢三国:再现汉之辉煌请大家收藏:(aiquwx)三国:再现汉之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