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 章(2 / 2)

虽然没有署名,但这种调调,除了郭嘉还能有谁?

荀攸将纸条凑到烛火边,让火焰把字迹舔舐殆尽。

据说阳翟郭出了七个廷尉,处理的都是全国的疑难案件,审判的多是穷凶极恶的罪犯,很容易遭到打击报复,因此豢养了一批能够飞檐走壁的游侠儿,平常保护族人,有必要的时候,也会探听一些秘密,协助查案。

郭嘉能神不知鬼不觉地把一张写了字的左伯纸放进荀攸的卧房,可见这个传言,并非空穴来风。

从此,荀攸面对天大的突发事件,都会尽可能先冷静下来。作出任何行动之前,总要思前想后、反复推敲,无比慎密。

半个月以后,天子刘宏大赦天下,董卓无罪释放。

王允不仅顺利出狱,还被大将军何进、帝师杨赐、司徒袁隗联名上书营救,官复原职。可惜,他出狱仅仅十天,张让又找出他公务上的错漏不足之处,开出一封逮捕令,再次将他送进大牢。

这件事引发了汝颍士族的公愤。由汝南袁氏的袁绍牵头,陆陆续续地冒出来一堆相关的,不相关的名士,聚集在大将军何进的麾下,轮流给何进洗脑:张让、赵忠等十常侍贪得无厌、罪大恶极。他们纵容族人和宾客盘剥州郡百姓,搞得民怨沸腾。再不诛杀这些宦官,大汉就要亡了!你外甥没有皇位可以继承了!

荀彧不想说话,他在U站看见过一句评论——“雪崩之下,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朝野的乱局,难道都是十常侍的问题吗?天下溃溃,民不聊生。昏君、奸臣、宦官、外戚、世家,没有哪一方完全无责任。

不过,于公于私,在现阶段,荀彧都要支持外戚何进。理由很简单:外戚强大,士族也可以一起分享蛋糕。宦官掌权,不仅不会容忍荀氏来分一杯羹,还会再搞一场大清洗,往死里打压汝颍士族。防止他们冒头,找宦官复仇。截止到今时今日,汝颍士子,谁家没有被十常侍弄死个把人啊。就拿荀氏来说,荀彧的族叔荀昱就是被大宦官用酷刑拷打致死的。

九月九日,重阳节。

秋高气爽,正是登高远眺、踏秋赏菊的好时候。

荀彧开着马甲小号伍君豪,在喵伍的掩护下,跟踪道士史子眇的马车,上了北邙山。

这涉及到一桩宫廷秘闻。

说来奇怪,天子刘宏每日都去后宫勤奋耕耘,有过许多子嗣。但是,所有皇子都离奇夭折了,没有一个能活过三岁。于是皇子刘辩出生以后,刘辩的生母、当时还是小宫女的何皇后请求将刘辩送出皇宫,交给一个名叫史子眇的道士抚养,希望这孩子借助道术护体,平安长大。

这事听着挺荒诞的。然而被送出宫的小皇子刘辩真的没有像其他皇子那样早夭,而是茁壮成长,今年已经八岁了。因为皇子刘辩住在史道人家,百姓戏称他为“史侯”。

除了刘辩,宫里还有另一个小皇子也能喘气,活蹦乱跳。他叫刘协,是天子刘宏和王美人一起生产制造的。王美人产子以后,还没出月子,就被何皇后简单粗暴地用一碗粥给毒死了。

天子刘宏挺喜欢王美人,特意去看王美人最后一面。不见不知道,一见吓一跳——王美人面目青黑,七窍流血,明显是中毒身亡的症状。刘宏又惊又怒,一度想要废掉何皇后。但是张让、赵忠等大宦官收了何进的好处,纷纷替何皇后求情,甚至捐献钱财来取悦刘宏,就这样,刘宏气消了,决定从此不再追究这件事。

所以,刘宏的真爱既不是王美人,也不是何皇后,而是钱。也可能是张让、赵忠。毕竟,这位皇帝亲口说过——张让是我父,赵忠是我母。真是感天动地父子情。

俗话说“见面三分情”,董太后把失去亲娘的小皇子刘协养在身边,教养的乖巧伶俐,每天陪伴天子刘宏,承欢膝下。是刘宏的心头肉。民间戏称“董侯”。

反观刘辩,住在道士家,很少见到父皇。他的父皇刘宏也不太喜欢他。父子亲情淡漠疏远。加上董太后跟何皇后的婆媳关系不太好,一直暗中较劲。董太后时常捧着刘协踩刘辩。导致天子刘宏越看刘辩,越不顺眼——毕竟是在宫外放养的小皇子,没有半点皇家仪态,还总是不声不响的,闷葫芦一个。

皇帝偏爱小儿子刘协。看不惯嫡子刘辩。

张让等大宦官察言观色,心思又开始摇摆浮动——如果史侯刘辩继承皇位,掌权的必然是刘辩的舅舅、大将军何进。宦官手中的权利,会被强势的外戚压制。假设董侯刘协继承皇位,就不会有新的外戚出现,宦官将迎来真正的权利巅峰。而且大将军何进就是个杀猪的,脑子不好使,已经被那些名士给忽悠傻了,难以保证他不会对宦官下手。

于是,以张让为首的宦官集团也开始捧刘协,拉踩刘辩。

一晃数月,天子刘宏再看刘辩,已经是哪哪都不好,干啥都不行,整个人没有一丁点可取之处。刘宏想立刘协为太子,任命董太后的侄子董重为票骑将军,给刘协铺路。

然而朝中都是人精,就这么小小的一个举动,立即有一堆老臣蹦跶出来,搬出祖宗礼法,要求严格遵守“嫡长子继承制”,将刘辩立为太子。

哪怕贵为九五至尊,刘宏也没法顶着公卿百官齐刷刷的反对声,随心所欲地折腾。最关键的是:刘辩的舅舅、大将军何进手握重兵。刘宏要是敢废长立幼,百官就敢撺掇何进逼宫,拥立刘辩。让他提前退位。

如果荀彧没记错,重阳节这天,刘辩登高望远的时候,遇刺了,险些丧命。

荒山野岭,荆棘丛生。伍君豪不敢离得太近,因为负责保护刘辩的侍卫,其中不乏高手。他在一、暗中消灭刺客,事了拂衣去。和二、等皇子刘辩遇险,再出手相救之间,果断选择了后者。

马车停在不远处的草坡上,刘辩一身小道童的装束,和史子眇一同采集草药、遍插茱萸,站在高处俯瞰洛阳城。

嗖!嗖!嗖!

羽箭没射到人,洞穿了后方的车厢,钉在马车上,箭尾还在高速震颤。

史子眇长年修道,耳聪目明,护着刘辩躲过了暗箭。就是姿势比较狼狈,满地打滚,弄得灰头土脸。

在史子眇的命令下,随行的侍卫分成两波,一波围成人墙,保护刘辩。另一波朝着箭矢射来的方向,追击刺客。

谁也没有注意到,侍卫之中,有人暗暗蓄力,目标不是蒙面刺客,而是刘辩。

这名侍卫才是真正的杀手。

刘辩惊恐地瞪大眼。

就是现在,伍君豪抽出藏在腰带中的软剑,倏地冲刺,一片凛冽如霜雪的剑光,截住了那个杀手。

身影交错的瞬间,嗤!伍君豪的一片衣袖被刺客削下来,随着刀风飞上高空,又徐徐飘落。

不过,刺客也没占到便宜,他被伍君豪一剑刺中要害,其余的侍卫一拥而上,把他死死地摁在地上,五花大绑。

和伍君豪预谋的一样,因为救了刘辩,而且身家清白。他成功地接近刘辩。只是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史子眇的眼中先后闪过惊诧、恐惧、敬佩、狂喜等等神色。刘辩用一种十分热切、崇拜的目光望着他。

“伍先生,您收徒弟吗?我能不能拜您为师,学那种会发光的剑法?”

伍君豪:“……”

这是游戏技能产生的特效。千岩万壑,剑气纵横。

可是,如果成为刘辩的师父,他的计划实施起来,肯定会更加顺利。而且,他能教给刘辩的东西,远胜绝世武功。

伍君豪:“若是陛下同意,就可以。但一模一样的剑法,殿下用出来,不一定会发光哦。”

刘辩微微咬唇:“我知道,要看天赋和悟性。”

伍君豪混成了未来的帝师,荀彧却遇到大麻烦——羌人再次叛乱,劫持了凉州的官员边章和韩遂。买官上任的凉州刺史不仅没有派兵营救边章和韩遂,反而忙着捞钱。这位奇葩的凉州刺史连朝廷拨给他用于平叛的军费都要贪污,偷盗军粮数万石。导致官兵吃不上饭,连连惨败。于是边章和韩遂一怒之下,投敌,带领羌人杀死金城太守陈懿,攻打官署,一把火烧了凉州刺史府。

中平二年(185年)三月,韩遂率领数万骑兵,喊着诛杀宦官的口号,进攻三辅地区,一路打到长安附近,险些把老刘家的祖坟给刨了。天子刘宏派皇甫嵩征讨韩遂,考虑到叛军的主力是羌人,董卓最了解羌人的情况,朝廷再次起用董卓,作为皇甫嵩的副手,前去平叛。

万万没想到,名将皇甫嵩战败了,韩遂的实力进一步膨胀,拥兵十万。于同年八月,再次击退张温率领的朝廷大军。董卓、孙坚、陶谦等牛人,全部被韩遂按在地上摩擦。

张让正愁找不出荀彧的违法行为,没有借口弄死他。听闻韩遂的光辉战绩,顿时心生一计:他可以借刀杀人——让荀彧领兵去攻打韩遂。听说荀彧的府兵都是只会转圈圈的废物,没有一点战斗力,荀彧去了就是送死。

然而,对荀彧来说,他的烦恼其实是:玩家训练的士兵,以及玩家炼制的黑火薬、玩家设计的连弩,破坏力过于强悍。打韩遂没问题,但他不能过早的暴露实力,可能会被有心人盯上。

在张让的想象中,那位王佐之才,八成已经吓得肝胆俱裂,随时准备丢官弃职,亡命天涯。

事实上,荀彧点兵的场面是这样的:

吕布暴走:“哪个不长眼的,居然说并州军虽然是难得的精锐,总体实力却比不上西凉军?淦,让布当先锋,取韩遂狗头!”并州骑兵天下第一!不接受反驳。

陈光跃跃欲试:“让我来,我能弄出□□,把韩遂和他的军队一起炸上天。”

戏璕:“不要暴露那些战争利器,朝廷会感到恐慌,反而害了文若。还是我去更合适。”

郭嘉;“要不志才和奉先(吕布)、大方(陈光)一起上?”

荀彧:这是什么神仙组合?

公孙有田:“咱们的粮草,足够支撑十万大军,征战三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