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章(2 / 2)

陈群:这就是郭嘉,那个得了我心爱的青玉鲁班锁,却因为品味俗气,喜欢像陶埙、空竹、柳叶哨之类的能发出声音的东西。或者那种漆得花花绿绿的木鸢、小马车之类的玩具。前者可以放飞,后者可以推着跑。

看在颜值的份上,陈群不计前嫌,逗弄着软乎乎的小团子:“叫兄长,吃了我的饴糖,还不唤兄长吗?兄长。”

郭嘉双手叉腰,一本正经:“嗯。”

陈群:好像有哪里不对劲?

十岁,陈群教了整整一年,终于学会念诗的蓝鹦鹉。被郭嘉用弹弓惊吓,扑棱棱地掠过层层飞檐斗拱,消失在高低参差、错落有致的花草绿树之间,再也没有找回来。

有些人,大约天生就气场不和,比如陈群和郭嘉。

十一岁,友人荀彧似乎被郭嘉给勾走了,总是带着郭嘉一起玩儿。

数日不见,陈群去拜访荀彧。隔着老远一段路,就听见爽朗的笑声回荡在庭院和竹林之间。郭嘉坐在秋千上,双脚一踢一踢的,秋千荡得飞起,这厮还不忘胡说八道。

荀彧在后边推秋千,他生怕郭嘉摔了,一直用手臂护着。不知又听了什么有趣的话,笑弯了眼。

相识数年,陈群居然不知道荀彧也能笑得如此畅快。

郭嘉又开始恶搞《楚王好细腰》的故事。

楚灵王喜欢士子纤细的腰身①,楚国的士大夫为了拥有细腰,每天只吃一顿饭,勒紧腰带,饿得头晕眼花,要扶着墙才能站起来……

陈群最听不得这种离经叛道的春秋轶事,他一冲动,就斥责了郭嘉两句。

郭嘉也不生气,反而笑盈盈地看着荀彧,慢悠悠地继续瞎扯:“话说楚国的士大夫之中,屈原的腰最细,因此成为朝堂公敌,百官都诋毁他。屈原被一贬再贬,心中忧愤不平,于是写下《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琢谓余以善淫。’”

屈原:他们都嫉妒我的“蛾眉”,所以诽谤我。

荀彧又被逗得开怀一笑。

陈群总算意识到:要跟郭嘉斗嘴皮子,他根本占不到半点便宜。反被郭嘉嘲讽心存嫉妒。不过荀彧可能并没有想那么多,因为郭嘉只是顺口编故事而已。

陈群蹙眉,冷酷地反驳:“荒唐,屈原根本不曾侍奉过楚灵王!胡编乱造,成何体统!”

郭嘉满不在乎地摆摆手:“听个乐子罢了,别这么严肃嘛。你以为文若听不出来哪些是真事,哪些是胡扯?”

此后数年,荀彧和郭嘉意气相投,互为知己。尽管荀彧对待陈群的态度依然和从前一模一样,看不出分别,但陈群总感觉他们反倒不似幼时那般亲近。

就连书院的诸位先生,也更关注郭嘉。包括经常举着手杖追打郭嘉的韩夫子,别看韩夫子骂得最响、罚得最凶,谁敢动郭嘉一下,最护短的也是他。

前不久,陈群鼓足勇气,和荀彧聊起郭嘉。

荀彧:“彧年少时,在人群环绕之中,倍感形单影只。奉孝早慧,总能看见别人看不见的,想到别人想不到的,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孤独?”

自从遇见郭嘉,那些如影随形、挥之不去的寂寥仿佛炎炎烈日照耀下的冰雪,消融成涓涓细流,让心中开出花来。荀彧希望志同道合的人都能早点相逢。

陈群和郭嘉对弈,陈群端坐在棋秤前,手执白子,踌躇许久,才落下一字。郭嘉躺在凉席上,很随意地瞥了一下,道:“四之十三,断。”

陈群剜郭嘉一眼,心想:这浪子被文若惯坏了,下个棋也偷懒,居然只动口不动手,把我当棋僮使唤。

他看向荀彧,发现荀彧正凝神观棋,唇角微微上扬,看起来心情不错的样子。

陈群:棋僮就棋僮吧,只要文若高兴。

他默默地取了黑子,继续替郭嘉落子。

弹幕飘过:

【苟或的双标日常,哈哈哈哈哈】}

【#陈群:文若又双叒叕偏袒奉孝。气成河豚.jpg】

【郭嘉太欺负人了】。

【长文好可爱。】

【哈哈哈哈哈,伤害不大,侮辱性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