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八章 太子党的力度(1 / 2)

方孝孺与黄子澄内心慌乱,磕头之余,偷眼瞥向赵行。

不敢奢望赵行援手,只怕他再有动作,二人将万劫不复。

此时此刻,无论方孝孺抑或黄子澄,皆懊悔不已,心头五味杂陈。

这一刹那,他们如梦初醒,恍惚间自嘲愚不可及,怎会愚蠢至斯,仅仅为打压赵行,而去干扰朱元璋的运筹帷幄?

朱元璋对赵行的信任与赏识,他们心知肚明,却仍敢触这位帝王的心腹,无异于主动涉险,自寻烦恼。

遗憾的是,这份觉醒的危机感,不过电光火石,转瞬即逝。

即便时光倒转,他们或许仍旧会选择相同的道路。

因在他们眼中,只要赵行一日手握重权,对皇权的潜在威胁便一日不散。

故此,削弱赵行的图谋,他们绝不会轻言放弃。

他们忧虑赵行会趁乱得势,却不明白,赵行从始至终未曾将他们视为真正的对手。

在这场博弈中,有朱元璋的庇护,赵行又何需亲自出手?

方孝孺与黄子澄妄图以此事扳倒赵行,实乃痴人说梦。

朱元璋虽已年迈,智慧却依然无人能及,二人那点小心思,在他面前无异于透明。

不止朱元璋,就连朝中众臣,对此也是群臣心知肚明。

见赵行没有任何动作,方孝孺与黄子澄暂且放宽了心。

然而,一遇到朱元璋那冰冷如刀的目光,两人立刻胆战心惊,瑟瑟发抖。

他们岂敢奢望,这点雕虫小技能瞒过朱元璋?

身居帝王二十余载,世间阴谋诡计,朱元璋何尝没有见识过。

身为太子党又如何?

除去太子党的身份,他们身上还有个更为致命的标签,儒生。

之前,朱元璋携手赵行,几乎令儒生群体陷入绝境。

而今朝中儒臣,多经严苛筛选,淘汰无数。

余下的几人,日日祈求朱元璋莫再提及他们儒生的身份。

于是,方孝孺,黄子澄这些儒生,在朝中地位尴尬不已。

朱元璋留用他们,不过是无由辞退罢了。

若置于基层,又恐其扰乱秩序。

方孝孺等儒臣亦自知此尴尬,因而急于表功,挖空心思欲扳倒赵行。

只因唯有如此,他们才有望在朝中占据一席之地。

然而,算盘打尽,终究误了自身。

满心想扳倒赵行,以为只要朱元璋对赵行起戒心,便算大功告成。

岂料,朱元璋借机操纵大局,掌控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这正是朱元璋执意让赵行置身事中的深意所在。

赵行虽不争不抢,但因其权重位高,自然而然成为各路势力的箭靶。

朝堂之上,凡有党争,便无人愿亲近如赵行这般实干之辈。

一切争斗,最终均绕不开赵行这个核心。

唯赵行参与其中,其余势力方能激发出争胜之心,正面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