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九章 朝堂上的激辩(2 / 2)

偏偏在此敏感时刻,有藩王携重兵悄然而至应天府,怎不叫人心生疑窦?

有人甚至揣测,莫非藩王预感到应天府将有变故,正暗中策划,伺机而动?

若非朱标深爱自己的弟弟们,换成他人坐镇东宫,或许早已对藩王此举产生猜忌,认定其中必有阴谋。

甚至朱元璋本人,也可能怀疑这些藩王意图借乱世逼宫。

要知道,朱元璋的性情,向来是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

正因为深知他会将小事化大,进而大开杀戒,朱标才对这些可能陷入麻烦的藩王忧心忡忡。

再者,若某些人的激烈言辞或态度激怒了藩王,后果恐将更为严重。

如今的藩王,早已非吴下阿蒙,其麾下的军事力量不容小觑。

虽未与大明军正面交锋,但无人敢对其等闲视之。

一旦朱元璋得知此事,对藩王产生猜疑,而藩王因此心生抵触,双方关系将陷入无法预料的僵局。

无论何种情况,朱标都不愿看到。

面对朱标那满含责备的目光,方孝孺却毫无惧色,他直抒胸臆:

“殿下,藩王违抗朝廷法度,率重兵潜入应天府,此乃关乎社稷安危之大事,断不可等闲视之。”

“殿下切不可掉以轻心,应防微杜渐,尽早布防,以策万全。”

“臣恳请,将藩王的兵权交由其所在兵区接管,唯有如此,方能从根本上消除隐患。”

方孝孺目光坚定,全然不顾朱标脸色愈发阴沉。

在众人眼中,藩王的势力如日中天。

各路诸侯在自家领土上手握重兵,傲然独立,对大明朝的稳定构成了巨大隐忧。

他们是忠诚的护皇党,矢志不渝地捍卫着皇权的正统地位。

此刻,这些人眼中,那些藩王甚至比边境之外的敌对王朝更为危险。

倘若太子朱标对此无动于衷,他们自认为有责任唤醒他的警惕之心。

于是,方孝孺等人自觉地肩负起守护正统,预警危机的重大使命,决心对朱标敲响警钟。

毕竟,藩王的势力仍在悄无声息地膨胀,如若听之任之,对大明王朝的威胁只会愈演愈烈。

他们早对这些藩王的行径心怀愤懑:藩王就该老老实实地待在封地内。

做个手无寸铁,无所事事的闲散王爷。

岂能胆大妄为,竟敢在自己的地盘上建立起一个个独立的小王国?

眼见方孝孺如此直言不讳,朱标的脸色瞬间乌云密布。

这个方孝孺,完全无视他的劝告,如同耳边风一般。

他自以为关心朝廷安危,实则不过是盲目的愚忠,缺乏深思熟虑。

虽然朱标对方孝孺的言论颇为反感。

但心底也不得不承认,方孝孺所指的问题,一旦成为现实,确实会对大明构成潜在威胁。

尤其是藩王回京吊唁之际,竟携带了大批兵马。

此举无疑引发了人们的诸多猜疑。

朝廷对此决不能置若罔闻。

朱标虽不愿将事情闹大,更不希望局面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