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国的使者纷纷到来,就是要让宣国做出一个选择。
大夏派来的使者名叫孙宗方,任礼部侍郎一职。
大统派来的使者名叫张木里,同为礼部侍郎一职。
这两人就似是后世的外交官一般,一入昌都城驿馆之后,便让宣文宗还有宣国的朝臣们都紧张了起来。
其实从派出的人选就可以看出,不管是大夏还是大统,对于宣国并非是多么的看重,出使之人位置也不是很高,这便已经代表了一切。
但就算如此,依然还是引来了宣文宗等人的无比重视。
没有办法,宣国的国力大不如人,面对比自己更加强势之人,如果不想被攻击的话,就要打起百倍的精神来应对。
两位使者到来,分别递上了帖子,与其一起的还有他们的条件。
内容上几乎是一致的,就是让宣国站队,站在大夏这一边,就要出兵对大统下手。
选择了大统,那就要向大夏出兵。
做为好处,不管是大夏还是大统,选择了哪一方,他们就会开放边关,重新展开贸易。且答应出兵,他们还会提供一定的钱粮。
可也就仅此而已。
帖子上并没有说,如果打了胜仗要如何。
换句话说,出兵就是宣国应尽的义务,至于真赢了,所有的战利品,包括人口和城池,你就不要想了。
谁让你弱呢?
付出与得到的并不能成正比,这就让宣文宗有些腻味,他再一次召集了三品以上的重臣,商量的就是如何应对两国使者的事情。
贾平安可是二品安平侯,这一次也在被召集之列。这一回,他没有在像以往那般,以身体不好为由请假,他其实也是想要看看,朝会之上,能够商议出一个什么结果来。
光明殿。
一眼扫去,全是紫袍加身的重臣。此刻所有人,几乎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般,全都是面色严肃,就像是谁欠了他们多少银子没有还一般。
贾平安站在较为靠后的位置,这里有一根大梁,就是所谓的龙柱。将身体靠在这里,就不用站得那么辛苦了。
宣文宗早早就坐在了龙椅之上,等到群臣齐至之后,便问起大家有何良策。一时间,光明殿里倒是十分的热闹,其中有支持与大夏合作的,认为这是老牌大国,实力雄厚,胜的希望更大。
也有支持大统的,说这些年来大统的军力发展快速,其实力已经超过了大夏,这一次就是为了取代对方的位置,跟着大统才是明智之选。
双方的支持者,也因此在光明殿中展开了骂战。
一个个平时都是斯斯文文的,张口就是圣人言,闭口就是知乎者也的,想不到,竟然也有如此无赖的一面,骂起来人,那是引经据典,让贾安看到之后,甚为惊讶。
他是真没有想到,这些道貌岸然之辈,骂起来人竟然不比街道上的泼妇水准差,甚至论语言的丰富性,还会更强一些。
宣文宗呢,一直在闭目养神,对于这些场面似乎早已经习惯了一般,不为所动。
直至一个多时辰后,双方都骂累了,宣文宗这才如睡醒一般,睁开了双眼说道:“行了,你们的意思朕已经清楚了,现在,有没有其它新的意见呢?”
显然,宣文宗是不高兴了。
给你们机会去说服对方,可一个多时辰过去,还是没有结果,那就不要在这里浪费彼此的时间。
皇帝一开口,一个个臣子迅速就安静了下来,然后一个个是低头不语,似在沉思,又似是考虑着什么高深问题一般。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那就是我们是没有什么好办法了,皇帝你可以自己看着办。
竟然无人应答,即是如此,宣文宗便决定一个个去点名。
“吉爱卿,你们礼部是什么意见?”第一个被点到名字的,就是礼部尚书吉中直。
“回皇上,礼部认为大夏实力更强,与他们联手...”吉中直不过是开了一个头,宣文宗便出言打断,问向杜明庆道:“杜爱卿,你的看法呢?”
都说了,要提新的想法,你上来还是要表态支持与大夏联手,那你接下来的话,不听也罢。
“臣...”杜明庆犹豫着,不知道要说些什么好,实在是他的想法也是投靠一方。但皇帝分明就是不想听嘛。
“对了,粮食又筹备了多少?”眼见杜明庆这副样子,宣文宗懂了,索性便换了一个问题。
“回皇上,臣无能,只是又从民间购买了十万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