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 以质论价(2 / 2)

“天赋是差了一点,但不代表不能做出好诗词啊。”贾平安并不赞同的摇了摇头。

“哦?可有什么办法,还请安平侯教我。”三皇子顿时就来了兴致。想到冯东阳等人,四个月的突击学习,就会有如此大的成就,他似乎也看到了希望。

只是接下来贾平安的回答,却是有些出乎了他的意料。“三皇子殿下可听过一句话否?”

“什么话?”

“天下文章一大抄!”

“抄?”三皇子眼露迷茫。

“对!诗词一道,原本就没有什么定数,也没有规定,什么人才可以做诗,做出好诗来。这个东西是需要灵感的,但可惜的三皇子没有。但不要紧,我有呀。只要三皇子肯出银子,呵呵,那或许就可以做出一些传世好诗呢。”

贾平安嘿嘿的笑着,就像是狼外婆诱惑小红帽一般,那是全无半点不好意思的样子。

诚然,在真正读书人面前,说要用钱买诗,那是被人所不齿的。

但问题是,贾平安并非是真正的读书人,他也不需要靠做学问来立世。

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看看后世很多的砖家、叫兽吧,他们是不是有学问的人?

他们年轻的时候,也曾努力学习,刻苦用功。但有了一定的地位之后,心就变了,开始一切向钱看。成为了有钱人的传声筒,开始替他们做着宣扬,说他们愿意听的话,或是帮他们卖商品、又或是帮着他们改政策。

上一世,贾平安对于一些所谓砖家的言论,是十分反感与不赞同的。只是他的位置摆在那里,注定他不能发声,不能无端的去惹什么麻烦。就像是他看过的一个砖家,他说经花费了大量的资金与时间研究得出一个结果,人不吃饭就会饿,人不睡觉就会累。

这...这他妈的,连一岁小孩子都知道的道理,他竟然还需要研究?

还有后世不允许燃放鞭炮,说什么会大气污染?

又说不能给已故之人烧纸,网上祭奠一下就好,最多就是买朵花意思意思得了。

真不知道是谁最早有的这个提议。鞭炮的污染还能强于工业污染了?

工厂多上一套环保设备,那才是正经事。

送花给祖宗,然后再让商家拿回去重新二次贩卖?这要是祖宗活了过来,还不得跳出来掐死后辈儿孙。

至于网上祭奠,呵呵,祖宗也要有网络,要有智能手机,会上网才行吧。

对了,贾平安还曾经专门地查过,马寅初是第一个提出计划生育的人,但他自己却有一妻一妾,生育八个孩子,可笑不可笑?

就这样的人还是所谓的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

这一口号的喊出与实行,使得国家在几十年后,亲情淡薄,过年时都无亲人可串门。无奈之下,又开始了鼓励生育,真是...

贾平安都不想去评论了,但他却是总结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所有的文化都是为了百姓和人民所服务的。

能够改变民生,让百姓过得更好,这样的文化就是对的,就是于国于民有利的。

反之,那些所谓的高深言论,让人一时间有一种听天书感觉的“文化”,事实上,却是无法促进社会发展,只会引得民声哉道的言论,那就是糟粕,应该被人们所放弃与淘汰。

三皇子是皇家之人,手中是不缺银子的,那与其让他拿着银子去花天酒地,不务正业,倒不如都给贾平安。他就会多给雪花一些,让她和手下人可以多帮一些贫苦的百姓,或是多买一些奴隶,去改变他们的生活质量。

贾平安竟然要拿诗词换银子,三皇子初时还没有听明白。

但当他理解了这话中的意思时,那是明显有着意动之意。只是因为身份的原因,他还是故作矜持的说着,“这样...好吗?”

“怎么就不好了。诗词可不是某一个人的,谁做出来就是谁的。那只要我不说,从这里拿走的诗词都可以是殿下所作的,对吗?”

“这个...”三皇子眼神是越来越亮,险些要一口答应下来了。

“哪有这个那个,好的诗词就应该让更多人知晓才算是发挥了它的作用,才不算是明珠蒙尘。对了,皇上也是很喜欢诗词的吧,那殿下若是在以此道在皇上面前露脸的话,想必这根本就不是钱可以办成的事情吧。”

贾平安继续的诱惑着,三皇子脸上的坚定之色越来越浓重,最后大手用力向下一砸道:“安平侯说得极是,本皇子受教了。说吧,诗词多少银子一首。”

对方终于上套,贾平安脸上的笑意越发的浓烈。“好说,好说,一会我就写一些出来,三皇子可以看质给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