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元二十年,文礼的第一个孩子出生,是个女儿,姜璟知高兴,满月就封了郡主。
次年,文集的孩子也出生,是个男孩,姜璟知也高兴,封了世子。
同年,十一岁的福满满进入朝堂,满朝震惊。
这一年还有一件事值得纪念,就是福媞从扬州回来了,回来之后她主张在京城建立女子书院分院。
跟当初离开京城时的大公主相比,福媞焕然一新,身体养好了不说,整个人的气场也十足,越发有皇家威严。
回到京城第一件事就是借用了长公主的庄子开了一个茶会,号召那些贵妇人筹款建书院。
卫乐游出了五千两,有她带头,福媞很快就筹集到了款项,火速开始建书院,招收学生,不到一年就已经有了规模。
浩元二十三年,十七岁的福多多离开朝堂,扬言闯荡江湖。
姜璟知气得不知说什么好,最后也没拦下。
自从福多多有勇气敢跟他第一次争吵,后来就不怕他,更是发现只要坚持下去最后妥协的都是他,福多多也就更肆意了。
卫乐游倒是不放心,让九月他们跟着福多多一起出去闯荡了。
浩元二十五年,福满满年满十五,姜璟知开始让她协理朝堂。
起先朝堂之上还是有一些反对的声音,福满满手段强硬雷厉风行,当年加强了官员考核制度,一次解决了朝堂之上那些只拿俸禄不做实事的官员过多的难题,还削减了官员之间各种裙带利益关系。
这下朝堂之上没人敢说什么了,不然他们怕再反对下去,怕是这位手段不输皇上的公主会对他们下手。
同年,姜璟知下旨封福满满为皇太女,入住东宫。
大公主和二公主在很小的时候皇上就赐了封号,到了三公主封号迟迟没定下来,他们都以为皇上对这位公主不上心。
如今再看,这哪里是不上心,这明明就是太重视,是要封皇太女的,哪里还要公主的封号。
福满满搬进东宫这一日整个皇宫都十分热闹。
卫乐游过来看了一圈,看都已经收拾好了。
姜璟知给东宫安排过来的人也都是他身边培养出来的。
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都没有她操心的地方。
“福满满呢?”卫乐游看了一圈没看到福满满人。
“回禀娘娘,方才端敬殿的王子过来了,如今殿下正在凉亭招待。”
东宫大殿后面有一座凉亭,旁边有大树遮阴,夏日格外凉爽。
如今端敬殿住了两位王子,一位是瓦剌前几年送来的小王子,今年也才十岁,另外一位就是在大应呆了十五年的鞑靼十三王子。
当年鞑靼内乱平定下来之后,十三王子的哥哥就提出接十三王子回国,然而这位十三王子拒绝了。
如今这位鞑靼十三王子已经二十一岁,早已经过了他们鞑靼男子成婚的年龄,可他依旧不娶妻,不回国,整日往珍兽园里跑,侍弄那些动物。
“他来做什么?”
卫乐游记得这位十三王子跟福满满没什么交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