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年赚了3万亿(2 / 2)

🎁美女直播

因为他们的电池和汽车电池通用。

未来可以作为自家汽车的电池替换使用,也可以将电池卖给路过的缺电汽车。

新能源汽车普及,总有人会去偏僻的线路,万一车子没电,又无法呼叫充电车支援,那就可以直接把没电的电池给农户,多给一点钱换成满电电池。

恒创对电池的态度那就是始终如一。

不存在电池损耗问题,随时可以以旧换新。

要是没有这条规定,电池市场就会崩盘,不可能出现电池互换的情况。

谁也不愿意自己买的电动车,换一次电池后,把新电池换成旧电池。。。。

当然买的自然没有卖的精。

恒创高管拿出了一套全新的方案,避免电池永久被使用。

按照使用寿命,提出了10年方案。

等到使用10年,电池只能报废,里面有芯片,时间到了电池自身也会性能大幅降低,没办法长期用。

最后可以以旧换新,来恒创购买新一代电池。

其实也要不了十年。

毕竟技术更新换代比较快,将来肯定会出现更好的电池,让用户提前购买。。。。

预计就是两三年更新换代一次,也不能过于频繁。

种种操作开扩了市场,最终导致电池产业发展迅速。

孟天培重点介绍后宣布道:“电池我们的盈利也达到了5000亿!”

这里面包含汽车电池、储能电池,其中储能电池还有国家采购的部分,国家采购储能电池专门建设了不少储能站。

还有很多保密实验室、工厂、有关部门,全都在建设储能站。

避免万一遇到什么特殊情况,电力传输出现问题,随时可以有备用电源。

手机电池、充电宝各种用电的设备,全都包含在内,所有加起来盈利了5000亿,实际销售额更高,因为电池的利润率不算特别高。

光是电池的销售额至少好几万亿。

大头就在国家采购和发电薄膜用户,而发电薄膜的用户拿出这么多钱,又和陆恒提出的金融战略有关。

实际上无数发电用户,欠了钱!

这倒是让恒创金融大力发展,同时还有城市投资人出资。

让资金实现流动,城里的很多打工人,有钱人,都将多余的资金投入到发电产业当中。

孟天培还介绍了手机产业链其他业务的盈利,因为主要提供给恒创的手机、脑机头盔等等,盈利不是特别多。

所有业务杂七杂八加起来,也有五百亿。

一上午时间过去,孟天培终于介绍完恒创线下产业盈利项目。

中午大家在新总部食堂吃完饭,休息半小时继续开会。

恒创盈利项目还没有讲完。

终于说到互联网产品。

去年互联网产品没赚什么钱,都是投钱抢市场。

但今年不一样了,很多产品服务开始有收益。

“共享打车今年我们已经开始赚钱,通过手机系统平台,AI推荐,头条、微讯等等宣传渠道,目前在华国我们市场份额第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目前全国用户正式突破1亿,而竞争对手目前还在两三千万级别。”

“我们直属的司机汽车超过两百万,主动加入的司机汽车也超过300万。。。。”孟天培介绍道。

共享汽车目前赚的不算特别多,陆恒和前世一些吸血平台完全不同,前世不管是共享打车还是外卖平台,全都疯狂吸血,抽成比例很高。

陆恒自己就坐过共享打车,他支付了18元,最后司机竟然只收到8元!

在恒创的平台,就连单独核算财务已经上市,有收入压力的外卖平台,陆恒也定下了红线,最多抽成20%。

外卖平台初期时为了赚更多,陆恒有一段时间还和商户对赌,抽成一度达到了25%到30%。

后来恒创各种业务起来后,陆恒便开始让利。

因为只有让商户让司机赚到钱,服务才能更好,抽的多,最后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尤其是外卖,商家肯定是想赚钱的,一笔20元的订单,如果恒创要抽30%,意味着实际订单商家只用了14元制作食物。

这还没算上配送费。

其实配送费商家也要出一部分,最后20元的订单,可能最后真正用来制作食物的只剩下10元。

而商家也想赚钱,他们要是赚2元,最后用户花20元点外卖,其实本身是用8块钱成本做的东西,商家会想方设法偷工减料。

使用各种廉价原材料,甚至为了食物味道使用各种添加剂,预制菜等等。

前世食物问题那么大,陆恒觉得和各种平台抽成也有间接关系。

孟天培在互联网业务上介绍没花太多时间,因为赚的确实不多,比如共享打车才赚了50亿左右。

这还是财务单独核算,员工工资划拨到打工软件,要不然打车业务今年还是要亏本。

在市场开发初期,为了获得用户打造平台,运营成本会高不少。

孟天培还介绍了恒创线上业务的各种广告费,会员费。

比如AI目前就在收会员费,一个月三十,全球用户达到12亿,不过也有服务器成本,最终能赚100亿左右。

头条、微讯、系统的广告费用差不多加起来纯赚400多亿,超过大部分互联网企业。

至于恒创系统,不管是手机系统还是电脑系统,目前都是免费使用,在华国大家都习惯免费了,不可能像微软那样,正版系统要卖一千元左右。

孟天培带着激动的语气最终宣布道:“所有业务盈利相加,我们恒创2012年实现总利润达到亿!”

这可不是营业额,而是孟天培扣除成本,算的直接利润,税收都已经提前扣除了!

当然只有一项没有扣除,那就是员工工资支出。

因为所有员工,目前都挂靠在一家公司,在财务上,到时候要直接从盈利拨款给发工资的公司。

陆恒很高兴,去年年终总结,制定目标时,陆恒说目标赚1万亿!

高管们觉得压力很大,还认为无法实现。

最终陆恒单独列出来,陈志烈也立了军令状,这才觉得应该可以实现8000亿目标。

结果现在,直接超过3万亿!

喜欢员工超过国企,你说我没贡献?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员工超过国企,你说我没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