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各地藩王都是天子近亲,要讲亲亲之谊,二则藩王毕竟身份尊贵。
区区经商之事,也不好太小题大做,除非是屡屡申斥,但是仍不悔改的,才会采取削禄,移封等手段。
天子登基之前,受封郕王,但是,仅有封号,并无封地,所以,自然也享受不到封地的种种好处。
如此一来,为了维持王府的开销,私下里有些产业,就不是什么意外的事了。
这一点,前段时间宋文毅自然也是好好打听过的。
大明虽然有不少藩王私下经商,但是,毕竟不敢闹得动静太大,至少,就郕王来说,毕竟是在京城,所以,也就是找了几个仆役,私底下开了些铺子而已。
那个时候,真正的大头,其实还是田庄,也就是如今的皇庄,这也是大多数藩王主要的收入来源。
后来,天子继位之后,将那些店铺变成了皇店,借着内库的资助和互市的东风,这皇店也就迅速膨胀起来。
相较之下,皇庄就显得没什么存在感了。
毕竟,这些皇庄是当初郕王府的私产,但是问题就在于,那个时候的郕王没有封地,所以,并不能和普通的藩王一样,在封地当中获得赐田。
郕王府有的,也就是京畿附近,先皇和太上皇偶尔赐下的一些田庄。
这些田庄,别说是和其他的藩王相比了,就算是支撑当初的郕王府也多有不足,不然的话,郕王也不会再去偷偷经营铺子了。
更何况,如今天子登基,有皇店相助,内库丰裕,皇庄的这点收入,就更是可有可无了。
这才是宋文毅感到沮丧的原因。
他满以为自己进京,能够受到重用,但是,没想到拿到的,却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皇庄。
见微知着,就此便可看出,天子心中,他也并不是什么值得看重的角色。
从这个角度来说,他还不如回去当自己的辽东镇守太监呢。
至少,还天高皇帝远的,自由自在。
就算不谈这些,就单说一条,这皇庄以前是和皇店一起,被王诚经营的,宋文毅就可以预见到,这绝对是一个苦差事。
要单是管理田庄的话,倒也不是什么难事,他自己就有不少田庄,做这些事情是轻架就熟,并不困难。
但是问题就在于,他是从王诚手里接的!
这位王公公什么人?
御用监的少监,皇店的负责人,他管理的皇庄,会收成不好吗?
大家都是在宫里混过的,有些事情心知肚明。
宫里头最重要的,不是把事儿办好,而是让贵人觉得,让贵人看到,你把事情办好了。
天子刚刚说的很清楚,是因为皇店的摊子太大,才把皇庄剥离出来,交给他宋文毅,这就说明,天子对于王诚管理的皇庄,还是很满意的。
这满意是怎么来的?
反正换了宋文毅,一手握着皇店,一手握着皇庄,手指头缝里用皇店稍稍补贴一下皇庄,简直是比喝水还要简单的事儿。
都是天子的产业,一个做得好算什么本事,稍稍做点小动作,就能在天子面前博得夸赞,能不做吗?
所以,猜也知道,在王诚的经营下,这两年皇庄的收成一定很好。
但是问题就在于,他宋文毅手里可没有皇店啊!
要是最开始,就是他接手的皇庄也就罢了,就算是干的稍稍不好,那也能想办法在天子面前湖弄一下。
可现在,他从王诚手里接过来,万一要是干的不如往常,天子该如何作想?
轻点的觉得他能力不行,要是严重些,怕不是觉得他不肯用心办事,再严重些,觉得他私下贪渎了都说不准。
说白了,这妥妥的一个苦差事,岂能让宋文毅不感到沮丧?
这道神色虽然一闪即逝,但是,朱祁玉是何等样人,自然看的清清楚楚,于是,轻哼一声,道。
“怎么,不满意?”
一句话吓得宋文毅立刻回了魂,不由在心中暗骂了自己一句,真是在外头待得太久了,连自己的本分本事都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