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红梅笑眯眯看着两个争气的孩子,底气更足了。 “再说吧,现在还没决定呢。而且,想找间合适的商铺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那也是,不过这点一诚可以帮上忙。我让他帮你先留意留意。” “行。”孙红梅没有拒绝这份好意。心里也清楚,真要买铺子,最终还是得陆一诚这边帮忙的。 她虽然也不喜欢麻烦别人,但亲人之间也不至于生分到这地步。确实有需要吗帮助,她还是会开口的。 回到陆家,在陆家吃了晚饭,苏彤才和陆一诚一起送舅妈一家人回去。 半路,苏彤问他们:“回镇上还是村里?” 孙红梅笑说:“镇上吧,明天还要早起开店。” 其实乡下那个家,出来偶尔酿酒,还有过年过节,他们也很少回去了。 谁能想到啊,在盖新房子的时候,她想的还是,房子一定要盖结实些,这可是要住一辈子的。 那会真没想过,一辈子那么长,什么都有可能发生。才过去多少年,他们已经在镇上有房子了,而且还打算在市里买商铺。 这一天天一年年的,还真越来越好了。 几个月后,陆一诚还真给留意到一间位置和价格都不错的铺子。 孙红梅很果断,立刻决定买了。 拿到证件的那一刻,孙红梅感慨万千。 1987年,她还在魏家村种着地,担心着孩子们下学期的学费怎么办。 1997年,她在市区最繁华的街道买了一间商铺。 回首过往,跟做梦一样。 孙红梅掏空了这几年挣的钱在市区买了间商铺的消息, 跟长了腿一样,很快在魏家村传开了。 这事她也是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回魏家村酿酒时, 张桂花跑到她跟前说的。 一开始张桂花还没明说, 只是明里暗里问她,这几年在镇上开酒铺是是不是挣了不少钱。 孙红梅向来懂得一个道理, 财不外露。 尽管这几年确实是挣了不少,但她一直都很低调。 这次也不例外,打马虎眼说:“一间小酒铺能挣多少, 也就混口饭吃。” 张桂花哼笑了声, 说:“你就别骗我了, 我可是听说了,前段时间你在市区商业街买了一间铺子。” 孙红梅听到这话,说不震惊是假的。 她真觉得神了, 这事她和丈夫没告诉村里任何一个人,包括她娘家那边也没说,张桂花怎么会知道? 张桂花见她不吭声, 继续说:“红梅, 不是我说你, 你这人平时那么精明, 怎么在这件事上这么冲动?儿子都快大学毕业了,你们夫妻也没什么负担了,这钱留着养老不好吗?” 孙红梅冷笑:“我乐意。” 张桂花自动忽略她的不友善,巴巴问:“市里的铺子不便宜吧,买了几万?” 孙红梅才不会说买了多少钱, 她可太知道村里这帮人了,要是知道他们家能拿出这么多钱来, 能眼红到滴血。 她故作凶巴巴对张桂花说:“你管我花了多少钱。” “说下嘛,我又不会告诉别人。”张桂花还想使软磨硬泡那一套。 “走走走,如果你是想说这个,我不想聊了。” “哎呀,别这样,邻里邻居的,真的不能透露点?如果不贵,我也想让我们小雅买一间。”张桂花终于说出了真实目的。 她的女儿魏小雅,去城里打工后交了个对象,是厂里的主管,收入非常不错,去年还帮家里建了房子,现在他们家也算住上小洋楼了。 可以说,她现在是除了孙红梅外,第二个能在村里挺起腰杆的妇女。 “你女儿真想买,就自己了解去,别问我。”孙红梅一点都不想回答她这个问题,心里清楚知道,不能给村里人知道她在市里的铺子买了多少钱,至少不能从她嘴里说出去。 张桂花没问到最想知道的,撅着嘴离开了。 出了孙红梅家后,转个弯就去了李桂兰家。 一见到李桂兰就忙不迭说:“你知道吗,孙红梅在市里买了间铺子。” 李桂兰瞪大眼睛不敢相信,半响才说:“红梅她是不是傻啊,有哪个钱买铺子,怎么不干脆在市里买套房。他们家国豪不是快毕业了吗?如果在市里有套房,说不定还能娶个城里姑娘。” 张桂花笑她:“你才傻吧,人家国豪市大学生,就算城里没房子也不可能再娶个农村姑娘吧?” “那倒是。”李桂兰又控制不住自己去羡慕,“孙红梅的命怎么那么好啊,生的三个孩子都考上了大学,自己做生意还越做越红火,现在竟然能在市里买得起铺子了,以后岂不是不做都有得吃?” 这时候的人,还是非常信奉一铺养三代的。 “可不是。”张桂兰也酸得不行。 孙红梅和魏光亮的命也太好了,儿子是大学生,毕业了国家包分配工作,两夫妻还有两铺子,晚年无忧。 反观她自己,女儿虽然说现在工作不错,嫁的人也还可以,但到底是嫁到别人家,她老了能依靠的,最终还是那两个不争气的儿子。 想到自己那两个儿子不争气成那样,张桂兰就心慌。 现在还能下地干活,加上女儿帮补,还说不愁吃喝。以后老到干不动了,可怎么办。 不能想不能想,这种事一去想就觉得活不下去了。 张桂兰不敢放任自己去想,连忙和李桂花聊孙红梅。 “我觉得红梅能在市里买铺子,她陆家那边肯定帮不了少。” “还用说,肯定帮了,也许还出了大头。” 人就是这样,承认别人走捷径,总是比承认别人成功容易。 在家里酿酒的孙红梅料到了,这事被张婶知道,自己家肯定会被村里人议论很长一段时间。 她心情无比郁闷,生好柴火蒸糯米后,坐在屋檐下生闷气,想到脑汁都干了,也想不到张桂兰是从哪里知道这件事的。 难道是丈夫骗了自己,和村里男人聊天的时候说漏嘴了? 应该不可能,丈夫性格她也是了解的,在钱这方面,比她还低调。兜里有钱的时候,任凭村里的那些男人怎么开玩笑,都厚着脸皮装穷。 琢磨不透之际,电话响了。 会在这个时候打电话来的,大多数是那几个孩子,连忙起身去接电话。 电话是苏彤打来的,她先打去了镇上那边,听到舅舅说舅妈回来家了,便又打到这里来。 如此大费周折,孙红梅便问她有什么事。 电话那头的苏彤却带着几分委屈说:“没事就不能打吗?我就是趁着今天不忙,想打电话和你聊聊。” 这话听得孙红梅心暖暖的,嘴上却说:“没事打什么电话嘛,浪费电话费。” “得得得,那我挂了,省几毛钱电话费。” 苏彤佯装威胁,孙红梅立刻说:“行了,我都这个年纪了,有些习惯真改不了,就非得跟我计较吗?” 苏彤笑了:“哪可能,我这不是吓你嘛。”说完又问她这次打算酿多少斤酒。 孙红梅想到自己买的材料,估算起码也得有上百斤。 听到这数额,苏彤都心疼。 “舅妈,咱们现在也不缺钱,可以少干点吗?” “怎么不缺钱?钱都买商铺了。”说到商铺,孙红梅就想起今天张婶过来时说的话,忍不住和外甥女吐槽,“我就纳闷了,明明我和你舅谁都没说,怎么就传开了呢。” 对这个,苏彤也无解。 这世间很多事,只要有超过第三人知道,就好像不可能瞒得住。 舅妈买铺子这事,陆一诚也是找了朋友帮忙,这中间兜兜转转涉及到不少人,会传开也很正常。只是她没想到这么快传到魏家村。按理说圈子没有交集才是。 不过凭自己实力买商铺,也没什么好怕人说的。 “不是怕,是有些话听着难听。”孙红梅说到还是很生气,这事如果在村里传开,她都能想到他们会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