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话还有些说不清楚,上前扯着他二人就往外跑,“奶奶,爷爷,爹爹回来了,说要带我们去坐大船,出去玩儿。”
老两口面面相觑,成材怎么这个时候回来了?快过去瞅瞅。牵着小孙子,到了中厅,才进门,就瞧见自家的媳妇在那儿抹着眼泪。
赵王氏顿时就急出一身的汗来,“你们好端端地又吵什么?还是喜妞又干什么了?那还是个孩子,别跟她一般计较。”
“我又没干什么?干嘛总怪到我头上。”一个桃红衫子的小姑娘气鼓鼓地端着茶盘进来,上面托着几碗湃凉的酸梅汁,砰地往桌上一放,“好心好意去给你们端喝的,倒又派起我的不是来。”
“你看看这孩子,像什么样子?”一瞧见女儿,章清亭顿时不哭了,眼泪一抹,咬牙切齿,“都十岁的大姑娘了,哪有个大人样儿?奶奶不过是说你两句,你就撂脸子,我今天让你做的针线和功课都做了没?”
“没空。”十岁的赵顺娘答得气壮山河,“我一不去考状元,二不去做绣娘,学那些个乱七八糟的东西干嘛?学堂的功课我都做完了,你干嘛还在家里给我弄那么多?”
“我让你多学点东西,不是为了你好么?你看看……”
“好了好了。”赵成材在媳妇又要提起“别人家的孩子”时,赶紧把话题打住,否则接下去肯定又是一场母女大战,“喜妞一回家就给咱们端来你最喜欢的酸梅汤,证明这孩子还是最孝顺你。你想让她多学点东西当然是好心,喜妞也知道。她在学堂里不就挺上进的?哪回考试没给你长脸?你也别要求太高了,孩子毕竟还小,不可能一口就吃个胖子出来,不是么?喜妞,赶紧给你母亲端碗酸梅汤消消暑。爹、娘,你们也坐,今儿有件正经事要跟你们商量。乐儿,到爹这儿来,这东西凉,你还小,就喝一口啊,真乖。”
十几年的教学与家庭生活,已经把从前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赵秀才磨砺得长袖善舞,尤其是在处理家庭争端方面,更加地游刃有余。
成功地安抚了一家子之后,赵成材提出正事,“咱们这扎兰学堂已经办了有十来年了,虽说在北安国有了一定的名声,但咱们还是不能故步自封。”
“这话什么意思?”赵顺娘勤学好问,插了一句。
章清亭横了女儿一眼,却耐心跟她解释,“就是说,做人不能安于现状,不求上进,要百尺……”
“竿头,更进一步我懂了,爹您接着说。”赵顺娘怕娘又铺陈开来,赶紧打断。
赵成材呵呵一笑,“现在不是快放夏收假了么?往常咱们有这样大假,也会到其他地方的学堂去交流学习。但我今儿接到郡里的通知,说是朝廷正好有个使团要到南康国去,郡守大人便想选拔一批夫子们跟着去走走,开开眼界。我觉得机会不错,就把这个名额争取了来,打算带媳妇孩子们出去见识见识。我已经跟鸿文商量好了,咱们提前点走,就跟着乔家商船,先到南康转转。等到使团到了,再跟着他们一起办完差事返来。不过这一来一去,恐怕得要好几个月的时间,所以想跟您二老提前商量商量,看家里有没有什么走不开的事儿。”
啊,赵王氏听明白了,“这就是你们常说的那啥读书不如走路吧?”
“奶奶,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赵顺娘很得意的显摆着,小模样和章清亭似足了七成,只是少了她那份沉稳,多了些活泼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