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想法,非常大胆。但是,真的很有潘茂广的风格。
是以李志思前想后,反复权衡之后,痛下决心,决定按照潘云豹的提议,大打出手了。
他也算了算,西戎是去年受了雪灾,粮食不济才来打劫他们的。这场仗,一拖就是大半年,南康的消耗大,西戎所有被卷进来部族消耗也不小。况且他们男人都出来打仗了,就算家里风调雨顺,仅凭一些老弱妇孺也种不出多少粮食。
再有很关键的一点,就是潘云龙还在那里捣乱。上回烧了他们的粮仓,逼得宇文朴不得不去四处借粮了,这眼看冬天又要来了,若是再分不出胜负来,西戎人只怕就要孤注一掷,作最后一搏了。
所以,在这个关键的时间点的,与其被动地等着人上门来打,还不如主动出击,先去大大地干上一票。就算是赢不了,但能够打垮一些西戎人的士气,也是日后谈和的有利筹码。
李志估摸着,这样一场硬仗打下来,怎么着也能够给潘茂广争取到一个月休养生息的时间了。到时不管局面打成怎么样,只要他还能坚守得住潘茂广划定的二道防线,剩下的烂摊子就可以交给他去收拾,自己也就算完成任务了。
于是,他果断下令,全军戒备,准备战斗。
因为是自己提出的建议,所以潘云豹自告奋勇,要求担任此仗的先锋官。万一计谋不成,也别让人给他当这个替死鬼。
他这一跳出来,胡浩然等一帮兄弟也跳出来了,纷纷表示愿意辅助他完成这项任务。
说实话,潘云豹的建议,在有些将领看来,还是过于儿戏的,诸葛武侯是怎样的惊才绝艳之人?他使出的火牛阵和你们这帮毛头小子使出来的能一样么?所以对于这个先锋一职,他们是没有异议的。
李志心里也很清楚,自己虽然是二殿下,身份尊贵,但因为父皇对于大哥和侄儿的偏爱,多年来甚少有机会在朝政之事上为国效力,几乎也没有朝臣和将领会觉得为他这样一个日后注定的闲散王爷卖命有任何的好处。而他在军中又远没有潘茂广积下的深厚人脉,也难以调动这些将领服气听令。于是也不作指望了,让这些持保留态度的将领留守,而由自己亲自带领着这一批年轻人和真心愿意效力的将领迎敌。
大战就在明日,李志也是备觉压力。他知道,这是自己完全意义上主张的第一场恶仗,胜败结果几乎就关系到自己一生的前途命运。若是赢了,他自可以在军中朝中树立威信,从今不再只是二殿下的花架子,若是败了,只怕这一生都再也洗脱不了这个耻辱了。
从出生起,李志就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这一生,只能是作为臣弟的命运。不过,他并不觉得失落,也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只是身在帝王之家,自小学了文韬武略,任何一个人都不甘心就此庸庸碌碌地度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