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此这第二轮上,商议了一番,派了一个最富经验的老掌柜出马,一定要扳回这一局。
有了张蜻蜓这么一弄,董少泉更加地信心大增,冲她微微颔首以示谢意,拿了他们挑剩的那一堆,开始辨银。
这个是最考较眼力的时候,就是那老掌柜也不敢大意,一一地对着光细查。再根据体积大小,称出重量,一一记录。
很快,双方都得出结果,两家易边验银。董少泉让张蜻蜓过来做个帮手,帮他称重,他只辨色。时间不长,验出老掌柜称重的数全是对的。
可董家人却验出,“你们错了!”
董少华得意洋洋地指着结果,“明明共是三十七两五钱的银,你却是三十七两一钱二分五,这不是错的么?”
“果真是我错了么?”董少泉微微一笑,从荷包里取出一块铸得方方正正,顶上拴着个小红绳,极其精巧的小银锭子。
董乐仁等几位年长之人脸色一变,董少泉笑问董少华,“知道这是什么么?这是银码子,十足的成银,一两一个,专门用来验银验秤的。”
他把银码子放进董乐仁给他的小秤里,却见打到一两的戥子,那秤根本吃不住,直往下坠。
董少泉笑着揭秘,“这样东西,我自三岁起就带在身上,这一两的分量我便是闭着眼睛也能抓出来。方才称你们家秤的时候,我就觉得这分量不对,瞧瞧,这一两刚好差了一分的量,所以你算的是三十七两五,却得再扣除这不足之数,大伙儿若是不信,尽可以请街头银匠过来辩论,看到底是这秤有问题,还是我这银码子有问题。”
街坊邻居们听得哗然,这短斤缺两可是太缺德了,不糊弄人么?原本是看董家人内讧,斗得热闹,可是现在事情与自己也有关系了,大伙儿的心态可就不一样了。
张蜻蜓赶紧煽风点火,“这做生意讲的就是一个诚意,讨价还价是天经地义,可不能揣着明白装糊涂,骗大伙儿,那谁还敢上你们家买东西?”
乡邻们纷纷附议,有人就嚷,“我前两日还在你们家买过东西,你们得退钱我。”
“我也买了东西的,就在那个伙计手上,花了一两多银子呢,这就坑了我一分多的银子了,你们可不能这样,快还钱。”
“还有我,还有我……”
董家人面面相觑,都觉颜面扫地。
董乐仁一张虚浮的胖脸涨成猪肝色,却不得不忍气吞声,上前解释,“各位乡亲,这秤实在是前儿才买回来,给徒弟们练手用的,谁成想就出了错,平常给你们卖东西的,可不是这样称银子的小秤,那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张蜻蜓刺了一句,“反正店是你开的,说好说歹都由你,你要怎么说,难道大伙儿还能把东西带来跟你再验货不成?这人良心黑了,还能有甚么法子?”
“呸!”有个汉子见讨要无门,一口浓痰吐在董家商行门槛上,忿忿地道:“连街坊邻居都骗,以后再不上你们家来买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