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姑母想着,反正钱又不是她出,不过说几句话的工夫,干嘛不去说?
沐家三口还没答话,康家年纪最小的康守翊先说了,“连我娘的嫁妆都赔了去,要是姐姐的日子还难过,那也实在没法子了。总不能全家都不过了,把东西尽给她一人吧?如今姐夫又没说养不活,祖母您急个什么?人家贺家家大业大,哪里少得了一口饭吃?倒是咱们家,我才回来那天,就听见婶娘抱怨家计艰难了。您是老经世事,见多识广的,若是得闲,不如多替家里打算打算,指点些哥哥嫂嫂怎样过日子,横竖将来,还得他们替您养老的不是?”
一席话,说得康二婶脸涨得通红,却不好反驳。要是真个理论起来,她拿着大嫂的嫁妆贴补自家女儿,搁哪儿都要被指指点点的说。
康守靖看了妻子一眼。邵氏低头,假装不知。
那天他见了康洁蓉的嫁妆,到底心有不悦,私下就跟媳妇抱怨了几句,没想到媳妇把弟弟推出来当枪使了。
不过这能怪邵氏么?当然不能。
这事确实是叔婶做得不厚道,都已经那样陪送嫁妆了,还想来打劫表舅舅。实在是有些过火了。
康老姑母听着也觉脸上讪讪的无光,细想想,康洁蓉已经是外嫁女,替她要来再多好处又有什么用?全是外人的。
是康家兄弟俩,才是她老来的依靠,她要替她要东西,还不如替康守靖要些好处。
亏她皮厚,话锋一转,顿时就道。“之前我不过那么一说,又何曾是要什么?不过咱家的艰难既连你这孩子都看得明白,那我就厚着老脸跟劭勤你们提一提了。守翊是不愁了,可守靖的将来,还得着落在你的身上才是。”
康守靖听得惭愧,正想要推辞。却听蕙娘道,“其实这事不劳您吩咐,王爷早跟我说了。家里既然二嫂子还能管着家。他就想给守靖在京城谋个差使。让他们小两口也能有些进益,不至于闲在家里。要是您老同意,马上就去办。”
邵氏心里一暖,知道这是不愿他们小两口在家里受气,想法把他们绕出来。
她家从商,虽是有钱,但因在官场无人,颇为受气。是以后来在康二婶上门提亲时,她家在详加了解了后,应允了这门亲事。
不仅是看中了康守靖的人品。更重要的是,看中了他家的官方背景。否则,等到邵老爷百年之后。留下夫人女儿两个女流之辈,要怎么撑起家业?
所以邵氏是极希望能出仕的,哪怕只是个芝麻绿豆大的小官儿,也比普通百姓有面子。
可康二婶不同意,“我虽可打理家计,但毕竟也年纪大了,许多事力不从心,还是让他们小两口守在家里的好。王妃若是有心,给他们些产业傍身也就够了。”
真是厚脸皮!念福心内吐槽。康二婶那点小心思,谁不出来?
她早算计好了,只要有康二叔在一日,就绝不许康守靖做官儿。一定要把他牢牢困在家里,省得他翅膀硬了,就管不住了。日后顶多就让他袭个虚职,领个俸禄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