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显心里清楚得很。与士族的较量这才刚刚开始。皇上一点也不着急。
先把第一次考核通过的三百才子按照各人特长和志向分到了朝廷大大小小的部门里,除了极少数佼佼者,其余都没有品级。相当于实习生,每月只拿几吊钱的补助,先把活干好再说。
欧阳庄分到了工部,搞基建去了。
对于贪官这是个肥差,可对于他这样的小啰罗来说,那就是个臭苦力。王朝新建,百废待新,要修的破烂,还有准备过冬给平民的避难所,事情又多又杂。每天天不亮就得出门。黑灯瞎火才能回家。不到十天的工夫,人望着就黑瘦下去了。谭氏心疼不已,可每每炖了好汤好饭,可还没等端上桌,他就已经倒头睡去,人事不省了。
不过每回轮到休沐,他都要来大哥这里坐一坐,看看他们这里的情况,也说些工作上的烦恼。慢慢相处下来,欧阳康跟这个差不多大小的弟弟倒是有了不少共同语言。
别以为他没上班就不知道朝廷动态了,苏先生给了他一份国子监的课表,只要苏澄有课,欧阳康都是要去旁听的。混个脸熟之后,欧阳大少在念福的鼓动下,也不客气的开始横向纵向发展了。
国子监二三十个饱学大儒,统共只教三百来个学生,全是高官显贵之子。这些官二代们凡是跟着老爹扛过枪打过仗的,基本全都当官去了,剩下这些全是年纪较小,养在家里,没经过太多风雨的。
但他们却不同于后世安逸的官二代,毕竟新朝初立才几年,就是没吃过猪肉,也看过猪跑,成天耳濡目染全是朝廷上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情,所以他们的话题里就算是在吃喝玩乐当中,也有不少政治色彩。
而因为年轻,这些人说话就无所顾忌,什么样的狠话都敢往外撂,撇开那些华而不实的渣滓,底下还当真藏着或多或少的玄机。
欧阳康从小长在乡下,哪见过这等阵势?跟他们这一接触,当真是大开眼戒,深觉自己从前是井底之蛙,所以不管人家在扯啥,他都很认真的努力聆听。
要说这帮官二代们,有个共同的特性,就是爱显摆,好出风头。那也是呀,个个在家都是金尊玉贵的人物,谁不愿意做那个演讲者,而愿意做那个听众呢?
于是乎,欧阳大少这个认真老实,又不多话,又愿意当听众的土包子倒是意外的结了不少好人缘。
况且他长得又好,用镇远侯那个三代单传的独子,关耀祖的话来说就是,“光看着那张笑脸,小爷也心里也舒坦。要是有人跟他过不去,让他恼了,那就是惹了小爷,可别怪小爷不客气!”
这样的话,要是从前的欧阳康听了,心里肯定疙疙瘩瘩的,以为人家以貌取人,瞧不起人,可如今的他却沉稳老练得多。关耀祖的话是不好听,但人很仗义。一旦把他认作小弟,对他特别关照。有些老师跟苏澄关系不太好的,就不愿他的弟子来上自己的课,可只要有关耀祖在,就没有老师敢对他施以白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