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喏,不久前红玉过来禀报过,奴看公子快忙完了便没有提醒您,现在去吃刚刚好。”
“行,肚子都开鼓了,先生,一起吧。”
在柳府吃惯了的方熙锦也没推辞,随着柳卿起身去了外边的饭厅,至于这些考卷,他相信在希及的书房里,没人能动得了。
后面几轮考试都只间隔十天,但这还是让远道而来却囊中羞涩的学子吃了苦头,城中的客栈自然是住不起的,外城那些能匀出房屋的老百姓准备了些临时客房出租,倒也生意不错,要是钱不够,遇上心地好的也没把他们赶出去,真要说起来,他们谁又比谁更好呢?这时候帮一把总归让心里舒服点。
于显荣回去了一趟,把自家已经空置了的屋子收拾了一番,除了些重要如书籍的东西锁起来外,其他东西都没动,把一些没地方可去的人领到家里收留了,柳卿看在眼里,虽然没说,心里却是满意的。
她自己这个时候不能去做些什么,但是底下的人要是做了,她只会高兴,暗地里吩咐全叔以于显荣的名义送了不少吃食过去,稍尽了尽心。
这也是经验不足吧,下一次的科考就应该杜绝这样的情况,柳卿在丝帛上把这一条记上,现在是大家都没有准备好,若是下一次,她不敢肯定会不会出些什么事惹浑了科考。
会钻空子是中华儿女的天性,她不相信这个拐出历史轨道的朝代就能来个大转变。
第二次科考的答卷最有争议的又送到了柳卿面前,她已经不打算拒绝了,她也挺好奇上一轮经她之手留下来的那些人有多少又回到了她手里。
结果明显比她想像的还要好,那些人并不是一味的图新奇,以言语挑起考官的注意,而是真正的点出了些东西,她有些期望第三考他们的成绩了。
可是比第三考来得更快的,是柳家的到来。
城外的宅子在五月底的时候就建好了,全叔向她禀报过,当时她一门心思在科考上,没太在意,想着柳家还不知道藏在哪座深山里,一时半会的也不可能会出现。
怎么都没想到,居然这么快就到了,难不成这柳家离京城其实压根就不远?从那些史书上看到的情况来看,这大预朝的皇城不止一次成为某朝的中心,由此可见它的重要性,就算柳家没有远离,也是可以想得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