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八章 招安潮下的海贼们1(2 / 2)

🎁美女直播

证据就是那两艘曾横渡大海,载着宋使出使高丽的巨舰,就是在明州建造的。

同时,载着宋使顺利前往高丽,并完成了使命的水手,也都是在明州招募到的水手。

这些人是什么人?还用想吗?

航海,可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事情。

特别是海上风浪变化无穷,洋流涌动,没有经验的人,是不可能顺利驾驶、操纵船只安全往返的。

所以,陈睦在明州的任务,就是安抚、招揽这些人。

将这些游离在大宋王朝统治之外的人收编。

靠着他们来建立大宋的海军以及运输船队。

将手中的实封状,一一放下来。

赵煦的眼中,闪烁着精光。

“陈睦报告说,如今在外海的‘外越人’起码有数万之众……”

“如今只招募到了两千多人……”

“不够啊!”

“朕得想个法子,将这些人全部吸收进大宋的体制。”

赵煦能理解,在外海岛屿活跃的那些‘外越人’的心思。

无非是陈睦的官职太小,他们担心说话不算数。

同时,也是政策风险太大——万一朝廷朝令夕改,怎么办?

当然,同时也存在着,不少自由惯了身负命案的海盗头目,害怕上岸后被追究责任。

“等蔡确福建任满,可以让其将他的天赋带去明州……”

“以浙江路观察使,出判明州,兼提举明州市舶司、都大海运大使……”

蔡确是宰相。

宰相说话的份量,应该足够了。

这样,大部分‘外越人’都会乖乖上岸,为赵煦的大业发光发热。

至于剩下的人?

自也不能浪费!

他们也该有为了‘大宋再次伟大’而奉献自身聪明才智和血肉的觉悟。

“无非招安!”

在其他王朝,造反、暴动这种事情,别说沾上了。

碰一下都可能被官军杀全家。

但在大宋不会!

杀人放火受招安,一直是大宋绿林好汉的出路。

《水浒传》的宋江和大多数好汉,为什么心心念念,就是要跪舔赵官家?

原因就在于,之前历代赵官家们信誉良好。

对于肯受招安的人,从来都是怀柔安抚。

不止给出路,给高官厚禄。

还给他们为大宋建功立业的机会。

比如说,现在在泾原路的老将,同时也是阵斩了党项太尉、监军仁多零丁的彭孙,就是在福建受招安的山贼头子。

如今,这个昔年的山贼头子,已官拜泾原路兵马都监,武臣阶升到了四方馆使,并以四方馆使,遥领忠州刺史。

等到他致仕,绝对可以拜正任防御使。

他若在朝中有人,操作一下,拜正任节度也是有机会的。

毕竟,他战功很高——静边寨一战,阵斩仁多零丁,打破西贼主力。

所以,赵煦相信,只要他这边愿意招安,给那些海盗头子赦免,并授给官职。

那么,这些只想着赚钱的海盗,肯定会归附大宋,并给他的航海大业,鞠躬尽瘁的。

就像这些人的后辈——那些在元代,给蒙古人海运,甚至组织舰队,跟着蒙古人一起远征日本的海盗们一样。

赵煦甚至想留下一批海盗,学带英给这些人发私掠证,让他们去抢别人。

只要这些人肯纳税!

甚至,赵煦还可以给他们一个政策——抢够了以后,允许他们拿钱买一个爵位。

国公不可能。

但开国男、开国伯、开国侯还是可以商量一下的。

至于这些人会不会给赵煦面子?

答案是肯定的!

外越人,自古就没有争霸天下的野心,更没有割据一方的想法。

这就是方国珍,能在朱元璋手下善终的原因。

同时也是明末的郑芝龙会投降鞑清的原因。

中国的海盗不同于西方的海盗。

中国的海盗,只是一群活不下去去海上冒险求生的可怜人。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最终都想落叶归根,更想衣锦还乡。

他们不会也不敢对抗官府。

只要官府释放出一点善意,他们就会和舔狗一样,立刻回头。

……

赵煦在福宁殿东閤,看着陈睦的实封状时。

遥远的明州外海,被称为昌国县的群岛上。

一艘艘渔船,陆陆续续的入港。

港口码头上,许多穿着青衣的百姓,翘首看向那些归来的渔船。

“郎君们平安回来了!”

妇女们高兴不已的带着孩子们,在码头欢呼起来。

而带着铜钱的商贾,则已经招呼着伙计们,为接下来的鲜鱼收购做好准备了。

渔船一艘艘靠岸。

满仓满仓的鲜鱼,被船上的渔民,一匡匡的送到岸上。

旋即就被在码头上的商贾,当场收购,立刻送去在岛上开辟出来的晾晒场晒制。

宋武站在码头一角,静静的看着这个场景。

在他身边,一个裹着青巾的文人模样的男子,轻声说道:“大头领看到了吧?”

“如今官家圣明,知我等海民艰辛,故命陈明府来我明州,推行德政,授给士绅诸般官船之术,并借官钱与民……”

“除此之外,官家还命陈明府,广招大头领这样的海上豪杰……”

“只要愿意归附的,一切从前罪行,全部赦免,不再追究!”

“同时,还授给官职!”

“上个月,岱山那边的曹头领,就带着两百人至明州受招安……”

“陈明府大喜,当场授给曹头领昌国县巡检副使一职……”

“听说,陈明府还已经上书官家,请求在昌国等地,设置水师,编成禁军……”

“此事若成,曹头领就可能成为真正的官军了。”

“未来便是做个提辖,乃至于当一路兵马都监,都是有机会的。”

“光宗耀祖,指日可待啊。”

“宋头领麾下有大小船舶百余,乃是这明州外海响当当的人物……若归顺官府,接受招安……”

“依我之见,别说是小小的巡检副使了,陈明府大喜之下,授给县尉,乃至于本州提辖的官职也不是不可能!”

“等朝廷旨意下来了真的编练一支禁军水师,宋头领当个指挥使,还不是轻轻松松?”

宋武听着,明显意动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