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上下下仔细细的检查了好几遍。 这孩子所说的穴位没有一个点错了,没有一个说错了。 老郎中心里非常的惊讶。 这就是说是天才,也许这个世界上真的是有奇才出现。 “回去吧明天再来,什么时候你把那人身上的整个穴位都能背下来都能点对了,我再教你扎针。” 杨昭颠颠颠的跑家去了。 杨老大和杨淮几个人干完活回来。 看杨昭没在屋里,然后就看到杨昭一脸的汗跑回来了。 “这是咋了?” 老爷子也没想到扬州能在那儿待了一天。 “爹我在郎中爷爷那儿了,我要跟他学扎针。” 杨老大的眉毛直跳,不知道这孩子到底想干啥。 干啥都三分钟热度,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啥都想干。 “你就好好抄书得了扎针干啥呀?” “我想了一下我抄书就算挣了银子了,还是得花出去。 不如我自己去学扎针,然后我就回来给我三叔扎针,这样还不用花银子多省事儿。” 杨老大就觉得天雷滚滚,这孩子的脑袋里想啥谁也不知道。 “我看你是异想天开。” “爹没想到你还能拽词儿?” “上边去,好好抄书别扯这些没用的。” “那不行,郎中爷爷已经同意了。” 杨老大的脑袋嗖的一下就转了过来。 “所以你在那儿一下午就把人家给磨同意了。” “不是魔同意了,我是用实力把他给征服了。 我要休息了明天我还得去呢我要尽快学会扎针。” 杨昭说完就跑屋里,拿小被子一拽一干就躺下闭上眼睛。 杨老大刚想喊,那是自己姑娘不能喊。 “老大呀他要学就学吧,反正在家也没啥事儿。” 杨老大一听老爷子都同意了,自己就算是不同意也没辙。 然后杨昭九天天长在了老郎中家。 不是在老郎中家就是在学堂外面听课。 村子里的人都知道了,杨昭没事的时候就去学堂外面听课。 只要是杨昭来了,先生保准就把窗户打开。 学堂里的几个学生,有的时候还给杨昭拿一些吃的。 谁都知道杨昭在学习这方面就像一个天才。 杨昭在老郎中那儿学了半个月,觉得自己能出师了。 老郎中都觉得玄幻,自己十五年,他十五天这人比人不就得气死人吗? 杨昭这十五天什么都没学只学扎针。 杨昭回来的时候偷偷摸摸的。 老爷子在屋子里看的一清二楚。 老爷子把自己弄的那些草都拿了出来,坐在外面编着草鞋。 “你干什么呀?” 杨昭一看被发现了直起来腰。 “爷你说我现在要去给我三叔扎针你说能不能行?” “问你三叔吧他同意就行。” 杨昭还真就去问:“三叔我刚刚学会了扎针给你扎行不?” 杨青知道杨昭这些天起早贪黑的去学扎针。 没想到这么快就自认为学成功了。 杨老三躺在炕上无所谓的点了一下头。 “扎吧三叔也不疼。” 杨青刚想圈,看杨老三的那个样子就没说什么。 确实杨老三的腿一点知觉都没有怎么扎都不疼。 杨昭拿着自己的金针试了两下。 杨星在旁边看的肝颤。 “三叔你别怕我下手可稳了,我都在小兔子身上试过,他都没事扎完了活蹦乱跳的。” 杨老三点了点头,杨昭把杨老三的裤子拽了上来。 杨青还没等说话呢,杨昭的针咔咔咔的已经扎上了十几只。 杨昭下手确实快准狠看的杨青手都抖。 扎完一会儿杨昭嗖嗖把针拔下来,跳到地下就走了。 老爷子一看那就是给他三叔针扎了。 “过来陪爷坐一会儿。” 杨昭小人一个,一坐就贴到了老爷子的背上。 老爷子弯着腰继续扎着自己的草鞋。 “你三叔咋样啊?” 杨昭抿了一下小嘴:“不咋好,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查好。” “你就继续吧别再跑了,在家给你三叔扎针不是也挺好吗?没事你还可以去学堂。” 杨昭点点头觉得自己什么都干不了。 “爷我帮你编草鞋吧。” 老爷子沉思了一会儿,拽出了一把乌拉草递到了杨昭的手上。 “自己玩儿吧。” 老爷子是实在不想让自己的小孙女干这活。 他编的鞋是个人就不能穿。 杨昭拿着乌拉草左往了往右往了往一会儿就往成了一个球。 “爷你看我编这个草球咋样?” 老爷子面无表情的点了一下头。 见杨昭还要拿。 “你奶要烧火了,你去帮你奶烧火。” 杨昭快速的站了起来,拽了一点柴就跑到了厨房。 来娣的动作比杨昭快多了。 马上就把杨钊手上的柴接了过来。 “给二姐吧二姐来你快去歇着吧。你看你给我爹扎针累这样是不是?” 杨超觉得自己应该再去学习一下巩固一下,尽快把三叔给治好了。,! 点了一下头像个小大人的向自己房间走去。 老太太看杨昭回去了眉毛直跳。 老太太瞪了瞪老爷子 杨钊啥样你还不知道吗? 让杨昭来给我烧火,你是觉得家里的房子太多了是不是? 老爷子低着头就像没看着似的。 招娣来娣把柴拽到了厨房两个人一个人烧火一个人做饭。 两个人其实都非常的羡慕杨昭。 杨昭能像现在这样多数都是杨老大惯的。 杨昭虽然什么活都干但是什么活都干的不咋精。 要是慢点儿干还没事儿越忙越出错。 老爷子老太太就感觉这孩子不像农村孩子似的。 杨昭每天早中晚三顿的给杨老三扎针。 最后扎的家里人都习以为常了。 一开始的时候看的心惊胆战到后来看的好像也没啥事儿。 就算是扎不好那不也没扎坏吗? 再说了杨昭也从来不给别人扎就给他三叔扎。 老爷子也叹气了每天从地里回来就上火,这粮食今天一看就不行。 “不行的话就去找老二,老二他们咋的也比咱们强。” 还没等说呢,杨老二竟然回来了。 杨老二和许氏两个人回来许是马上就开始哭穷。 “婆婆我们镇上的日子也不好过,想着还是紧吧紧吧先搁家里头吧。 两个孩子都在学堂哪哪都得要钱。 最后孩子他爹上酒楼里又赊了点银钱。”:()杨小娘子进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