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东郊。
一座原本人烟稀少的小镇突然热闹起来。
小镇毗邻河畔,因此名为溪流镇。
因为距离机械厂不远,自然随着机械厂的繁荣而繁荣,衰败而衰败。
像许学明工厂里的工人,很多就是来自这个小镇。
可惜机械厂下滑的太快,不少年轻人都去了京都市区谋生,镇上基本只有老人和留守儿童。
但当听说溪流镇,要被划入明羽科技产业园后。
许多在城里打工经商的年轻人,都忍不住回来等拆迁了,即使许学明所需要的地方,根本就只是囊括了一个小村子而已。
是的,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城市改造和基础建设逐渐展开,虽然远远不及后世的规模大,但还是有一些项目的。
这里面也涉及到了居民的搬迁和拆迁问题。
和后世不同的是,现在的拆迁补偿,更多是以安置房或其他形式的实物补偿为主,即便有货币补偿,金额也不会很高。
虽然这里是京都,但现在可是80年,京都的房价也高不到哪里去。
按理说这些人不应该抱有多大的期待才对。
可凡事都有意外。
如果这次的拆迁是以政府为主导,建设什么项目或者搞基建,他们或许不会说什么。
但这次拆迁的主导,是明羽科技。
大家都知道,明羽科技成立短短几个月,就赚了上亿,据说老板还是个年纪不大的小孩。
这谁能不眼红?
对于这种狗大户,要是不狠狠的捞上一笔,岂不是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更何况,夏国人对土地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感情,岂能轻易割舍养育自己的土地!
当他们看到小镇外的田地里,突然多出了一些人,用各种设备开始测量。
消息更是迅速不胫而走。
所以……
勘测人员走到哪儿,后面就跟着一大群人。
他们也不顾柴油机的轰鸣声,乌泱泱的一群人,围观钻井取样。
这又是测量,又是取样的。
再加上相邻不远的老机械厂,早就更改为明羽科技的工厂了。
尤其是在厂区范围内的花果村。
勘探人员基本都聚集在这个地方。
于是乎。
小村子炸锅了。
尽管还没有拆迁组进驻。
村里的人就开始空前忙活起来了。
为了拆迁时,能够多拿一些实物补偿。
还没成熟的蔬菜,统统拔掉了,改栽种成果树。小树苗补偿低?
那就花钱去买别人已经长大,可以挂果的果树。
反正不管怎样,我这是有实物的,你给弄死总要赔我吧?
这和后世的青苗补偿是一个道理。
而为了能多分一些房屋面积。
村子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拆老房改楼房。
老旧的茅草房、泥瓦房,统统都拆掉房顶。
用木头、木板搭建。
反正想方设法,也要往上加盖成楼房。
当然。
比起借钱也要抢种果树、加盖楼房。
最疯狂的做法,还是赶紧增加家里的人口。
因为人越多,人头费拿得越多,分房也就越大。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