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越是如此,他越发的感到自己一个人实在是有些力不从心。
洛南与毛福山二人,被他安排着尝试进行其他类型数控机床的改进,但进展缓慢。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许学明自己能做到快速出图,是因为他有着前世的眼光与记忆。
但洛、毛却没有,他们只能说跟着许学明给的大致思路去摸索前进,经常会在一个地方卡住。
如果许学明不加干涉,只靠他们自己的话,预计数控铣床和磨床想要面世,起码半年。
这还是在许学明提供了明确,且正确的设计思路的情况下。
因此。
人才,人才,还是他妈的人才!
如果没有源源不断,重金招聘的优秀人才。
如果没有接连不断的,和各大科研机构合作。
明羽科技,怎么可能拥有顶尖的科研能力,去接连不断的攻克新技术、新产品?
难道只靠许学明一个人吗?
或许只要时间足够,前世的东西他迟早全弄出来,那之后呢?
即便是在前世,想要出成果也离不开团队的帮助,没道理他现在单打独斗就能成功。
要持续的科研,深入研究并攻克更多的技术难题。
显然光靠现在这点科研团队,是远远不够的。
哪怕联合再多的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
依然面临着,极大的人才缺口。
而人才从何而来?
当然只能依靠高等教育,靠夏国一所所大学,源源不断的培养和输送人才。
但人才培养这种事,不能光靠教育主管部门引导,也不能全指望学校大规模培养。
最关键的核心因素,还是就业。
机械行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热门行业。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机械行业好就业,工资尚可,门槛也不高。
所以理论上来说,机械行业应该人才济济才对。
但为什么会造成现在这样,良将难求的问题?
一个是国内教育质量问题,另一个是学生自身动力问题。
什么是动力?
钱就是动力!
机械行业苦累是真的,别说本科,研究生毕业你也给我去车间干两年再说。
这就让很多人犹豫,我辛辛苦苦四年大学,你让我去拧螺丝?
但如果你给的钱够多,那其实也不是不可以。
在如今的夏国,不少家庭经济条件都不是很好的情况下。
读大学,四年的学费生活费,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毕业了都期望自己孩子能挣些钱,不说太多,起码不能比那些十几岁不上学,去当学徒工的人低吧?
或许会有人说,工资低也只是低这两年,等以后出了车间去当研究员什么的,工资不就高了?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的。
说到钱的问题。
许学明盘算了一下手头能用的资金,要不要去赞助些奖学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