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霞的这个需求,要想满足,从某个角度来说,可能比物质满足难度更大,因为财富积累可能有运气,可能走捷径,可能靠关系轻松达到,但读书是需要实打实的付出时间成本的,怀才跟怀孕一样,一两天看不出来,而且,肚子里的墨水无法量化,远没有存折上那七八位数的长串数字直观。
很难!
可如果不读点书,跟吴海霞没得共同语言,两人可能沟通都成问题,根本没法长久。
怎么办呢?
不为失败找理由,只为成功找方法,对善于钻营的刘彦明来说,这都不叫个事儿。
为了追求吴海霞,花几年甚至十几年时间去读书,读海量的书?这个代价太大,这显然不现实。
等读完以后,黄花菜都凉了。
既然重新读书不现实,背书单不行么?
想到就干,04年年尾有段时间,刘彦明疯狂买书,像金庸古龙这些通俗畅销小说,那毕竟不如严肃文学更有排面、更能彰显品位,刘彦明买的书都是《红楼》《百年》这种级别的,最次也是诺贝尔奖级别的。
他把1901年以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书基本买了个遍,但凡大陆能买到的,都买了,有的甚至还是签名书,装帧精美。
除了文学书,还有一些社科、哲学类的书。
几百上千本巨着往办公室后面的博古架上一摆,红木办公桌上摆一盘文竹,弄点檀香点着,办公室里再弄点价格不贵但看起来很高大上的化石标本啊,名人字画啊一挂,大学者教授的范儿扑面而来。
刘彦明对表演是有敬畏之心的,为了让人设看起来更自然、专业,他甚至把书架上的书都翻了好多遍,有些书还经过做旧、人工笔记处理。
这不是我胡说,而是真事儿。
我记得年尾有一天,我路过刘彦明办公室,无聊就进去坐了一会。
当时刘彦明正在办公室的洗手间里上厕所。我无聊的等了一会,看见他办公室里那么多书,我随手拿起一本摆在显眼位置的瑰宝级名着《红楼梦》,随手翻了下,发现书内有一段文字下面,刘彦明还用钢笔歪歪扭扭的划了线,做了笔记,那是曹大师以甄士隐的口吻写的一首诗歌,诗歌的原文是: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喜欢南方黑道往事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南方黑道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