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再怎么愤怒排斥,哀伤不已。
康熙也得宁可挠秃了老头,也要一样一样的仔细回想着。
同时认真培养老四,帮他补齐没经过哪怕一天专业帝王培养。只能半路出家,凭感觉硬莽的短板。
并在四十九年的选秀里,把年羹尧的妹子年氏赐给他。
帮他增加军方势力。
同时派人给年氏调养身体,积极避免她身体孱弱以至于诞下的孩子都很难长到成年的悲剧。
一时之间,四阿哥风头无两。
许多朝臣没等来四阿哥递过的橄榄枝,都忍不住想要自荐枕席,啊呸!是跑到四阿哥面前毛遂自荐去了。
可皇上一转身,就办了个大清报,鼓捣出了个什么标点符号。
邀天下文人为圣人经典断句,惹许多避世而居的名儒都倾巢而出,千里迢迢赶赴京城。
而这一切,皇上不过揽个总,剩下的都交由三阿哥完成。
三阿哥建的那个绮春园,皇上也时常光顾。
偶尔圣驾还要驾临三阿哥府,摆明了对三阿哥也是极度宠爱的。
南山集案发,三阿哥为保牵涉其中的名仕方苞几度进言,结果……
皇上还真水灵灵的把所有涉案者都给放了?
理由啊?
康熙轻笑:“昔元初有个叫梁栋的人,写诗追思宋朝,被仇人告发。元廷直接放人,并言诗人吟咏情性,不可以物以谤讪。倘使是谤讪,亦非堂堂天朝所不能容者。”
“蒙元尚且如此,更何况我大清?”
此话一出,满朝文武都傻眼了。十阿哥差点憋不住冲上前去问一问,汗阿玛还记得当初的明史案吗?
结果不等他犯虎,康熙自己就说那明史案虽然发生在康熙年间,然彼时他还没有亲政。
所以严格说来,那根本就不是他的主意,而是鳌拜等人造的孽。
现在吗?
他要认真查一查,到底是戴名世恃才傲物,写了不少污蔑当朝的文章。
还是有些人趁机生乱,试图以此来掀起大案。拿他这个皇帝当刀,达到自己排除异己的目的。
话音刚落,赵申乔脸就白了。
事后查明,都是这科举名次惹的祸。
南山先生戴名世文名满天下,是本次殿试状元的热门人选。结果最后出来的名单里头,名不见经传的赵熊诏力压南山先生,成为当届状元。
引得民间议论纷纷,都说赵熊诏这个状元名不符实。
是靠爹来的。
因为他爹赵申桥这个大官颇得康熙喜爱,有很大机率能预先得知考题。赵熊诏备受非议之间,十分痛苦纠结,整日饮酒买醉。
赵申桥一个疼儿子,就搞了这么一出。
康熙震怒,赵家父子倒霉。
但他们的倒掉,却是天下文人的狂欢。康熙亲自在大清报上发表文章,对当年明史案道歉。并承诺泱泱大清,不搞前朝那一套。
士农工商,他们都在乎,都积极发展,鼓励民间一切有利于生产生活的发明。
朝中那些满蒙大臣反对,甚至不少宗室老臣们跑去太庙哭?连四阿哥都小心翼翼劝谏,唯恐皇父忘了元朝以宽失国的教训?
提起这茬来,康熙就不由想起年羹尧的夕乾朝惕,还有翰林院庶吉士徐骏的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维民所止,雍正无头等等牵强附会的案例。
整个康熙都警惕起来了。
他倒也没多长篇大论地训儿子,而是带人去了趟研究院。
看了看已经用上杜仲胶轮子的自行车,还有那自动驱暑扇等等黄履庄本身的发明,瞧了瞧照葫芦画瓢已经出了成品的蒸汽机。
再去工部,把戴梓那改良版火药配方的连珠火铳拿出来练了会。
最后去焦炭厂,再看正在兴建中的高炉。
给四阿哥带去一个又一个的震撼,差点惊得他下巴脱臼:“汗阿玛这……”
康熙笑:“这就是物理跟化学的伟力,朕一度亦嗤之以鼻。甚至黄爱卿带着自行车进献君前时,朕还嘱其多读些圣贤书,少沉迷奇技淫巧。”
“结果你也亲眼见到了,这些奇技淫巧学精学透后会有怎样毁天灭地的力量。”
“儿子,是儿子坐井观天了……”
康熙拍了拍他肩膀:“无妨,朕当年也是那只井蛙。也以为咱们大清异族入关,以少御多,势必会遭受百姓空前抵抗。得把商君驭民五术学透用精,才能避免像蒙元那样,几十年就被赶出中原。”
“但向往更好生活是人之本能,民心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坐在龙椅上的是哪个不重要,哪个种族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皇帝能否有能力打败四周强敌,保百姓平安、天下稳定……”
突如其来的思想政治课,把四阿哥都给上懵了。
但皇父难得有兴致教导,他肯定得学,如饥似渴的学啊!
可……
思想禁锢下下策,努力发展保领先才是硬道理。
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错了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道是错,还硬着头皮错到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恨不得掰开了揉碎了,各种苦口婆心的模样,怎么这么像当初老爷子费心教导太子的时候呢?
四阿哥心里怦怦跳。
总觉得自己距离新太子的位置很近,但转身功夫汗阿玛又对每一个成年皇子谆谆教诲,认真培养。
且明言储君之位不看帝心所向,不看朝中意见。
只看皇子本身表现。
看谁能想出更多利国利民之良策,立更多守土开疆之功。
黄金镶宝石的绝品胡萝卜钓皇子驴,瞬间把所有有大志向的皇子钓成翘嘴。
接下来近十年时间内,研究院那边轮船、火车等也在有条不紊地研究中。
戴梓也带着许多国际研究方面的新新人才们把后装膛线炮、神勇无敌大将军战车等搬上战场,为大清四处征伐发挥巨大作用。
几个擅武的皇子比赛着打,已经完成准噶尔汗国改名新省,尼布楚条约重新签订计划。
倭子国成为历史,朝鲜也毫无意外的投降了。
已经立功上瘾的几位阿哥还在拼命寻找机会,誓要将王化推行到天涯海角。
以四力半着名,特别不擅长骑射的四阿哥则扬长避短,深耕文治。
摊丁入亩、火耗归公、改土归流与高薪养廉、士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等原本该属于雍正朝的政策被一样一样报上来,一样样批准。
他也一样样的,严肃又认真地推行着。
江湖人称外号冷面铁血王。
就那个不求交好任何一个文臣武将,只求将差事圆满完成的态度。别说兄弟们不拿他当对手,就是他自己也渐渐把自己摆在了类似于礼亲王代善、裕亲王福全的水平上。
毕竟除了那次关于文字狱的谈心后,汗阿玛再没特别明显地以皇帝教导储君的姿态教导过他。
至于他们家弘历五岁就被接到宫中教养?
那也不止弘历一个小皇孙啊!